走“时尚”之路奠“实效”之基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81 浏览:46416

摘 要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此外,单纯地用“√”、“×”来评价学生作业,枯燥乏味、缺乏情感交流.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些笔者尝试的作业批改方式.

关 键 词 :作业批改;符号;评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98-02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多年来的教书生涯,红笔已经成为了随身必备品,“一支红笔判对错”也是一直以来的作业批改方式.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简单的“√”、“×”来评判正误已经无法达到作业批改效果.

一、目前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1.一群学生排着队伍挨个儿等待老师的批改,前面学生批改时,后面有的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海阔天空的事情;有的学生两三人互相核对作业答案,发现不对迅速改正;更有的学生你推我搡影响秩序.这种批改方式是曾经一度推广的“面批”,应该说“面批”有它的积极作用,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可以及时辅导学生纠错.但是我们不难看到,“面批”所需要的时间较多,课间10分钟教师能“面批”多少学生呢?更多的学生则是在浪费时间.同时,“面批”也给一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提供了抄袭作业的便利.

2.课代表拿着一叠老师批改好的作业发下去,让学生订正.拿到作业本的同学第一时间就是问其他同学“这题你对了吗?来,我看看怎么做的?”很少有学生思考:“我为什么错了,我错在哪里?”这种订正也就失去了订正的意义,教师的批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发现了学生共性的错误,于是利用空余时间走进教室,讲解如何正确解题.然后已经会的学生显然认为老师在浪费时间,没有学会的学生却似听非听,讲评依然没能解决学困生学习上存在的根本问题.

上述现象让一线的数学教师头疼无比,课堂时间有限,作业批改繁重,订正效果又极差.因此,我尝试着通过作业批改方式的转换,来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由此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下述方法供大家探讨.

二、多样化批改符号利于师生情感交流.

1.传统批改符号体现老师的关怀.传统的批改符号当然就是“√”和“×”.但就是这两个简单的符号只要稍加变化,还能体现老师的关怀.例如:批改计算时,老师不能就看一个答案直接给学生评定“√”或“×”,要分析一下导致答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中间过程计算出错,还是题目数字抄错?分析清楚以后,批改符号及时到位.如果题目数字抄错了,在数字下面打个小三角;如中间一步计算错误了,用波浪线加问号;最后结果没约分,画个圆圈等不同的错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当学生拿到作业本后就会仔细研究自己的错误原因,而不是看见一个“×”就立刻用橡皮擦了重新写.如果是全对的作业本,打“√”也有讲究,大大的“√”表明解题方法好,答案对;小小的“√”加“?”表明答案对,但方法不是最棒.长此以往,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细致解题习惯,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利于师生情感交流.

2.表情批改符号传达教师的期望.现代社会网络盛行,很多学生都对表情符号运用灵活.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将表情符号运用到数学作业批改中,使学生的作业本上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生气和活力.记得教学《倒推策略》这一节后,学生根据题意将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括号和箭头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在倒推过去求原来.应该说只要能利用好这个倒推策略,解决问题还是相当容易的.但是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先算加法却不加括号,导致列式错误,说过很多次,但错误依旧.又一次的单元练习上,班长同学再次犯了上述错误.我想简单地找她过来训话已经失去意义,因为同样的错误她已经连续犯了三次,说明列综合算式这一知识点是她的弱点,而她还没能在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于是,我在她错题旁边话了一个沮丧的哭脸,表明一切尽在不言中.当她拿到测验卷时,乌云立刻布满小脸,怯怯的目光迎上我鼓励的眼神,她低下了头.很快,订正上来了.旁边写着她的决心:“钱老师,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您的哭脸提醒了我,以后再也不让老师伤心了.”一个小小的哭泣表情,让她读懂了老师的心.相信这次的订正将深刻的印在脑海里,同样的错误怎么可能再犯呢?

学生犯错时,我哭泣;学生进步时,我微笑;学生解题独特时,我翘拇指;学生粗心大意时,我流汗等不同的表情代表着我批改作业时的心情,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老师的殷切期望.这一举措时尚又有实效,受到学生的青睐.现在,每一次拿到作业本,学生不再左顾右盼急于找个标准答案,而是静静地思考、总结,这样的批改才能有实效.

三、个性化评语批改凸显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1]可见,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渠道.但是目前我们的班级授课人数较多,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材施教大多时候是一句空话.试想40多人的一个班级里,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而40分钟课堂教学又是有限的,又有多少教师能做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呢?因此,当课堂上无法体现因材施教时,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适当加以评语,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让作业批改体现因材施教,同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1.激励性评语,增强自信.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激励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建立自信、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健全自我.作业本上的激励性评语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肯定优点是鼓励,指出方向是激励,批评缺点仍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它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遇到解题方法独特的学生,我会写到:“你独特的解题方法吸引了我,继续努力,相信你会给老师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遇到粗心大意的学生,我会写到:“方法巧妙,只是细心不够!”遇到字迹潦草的学生,我会写到:“你的龙飞凤舞看花了老师的眼,相信你不是故意的!”遇到作业质量差劲的学生,我会写到:“不错,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恭喜你,这一类型的解题思路你已经掌握了!”“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下一次作业批改充满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填空式评语,引导纠错.一般来说,班级中的优等生作业处理一帆风顺,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而一些学困生却不然,错误多,还时间少.因此,学困生的补差工作常常让老师头疼.现在我采用填空式的评语,让学困生在订正时能顺着老师的指导评语,顺利地纠错.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中知识就是学困生的迷茫区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解题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班中的小W同学就是典型,她作业本上的评语常常是填空式.例如:一种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8米,如果车轮每分钟转动150圈,那么这个自行车行驶6分钟可以行驶多少米?评语为:“你解题过程中的某些步骤是对的,但还缺乏整体性思考.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后再解决.第一步:自行车的车轮滚动和车轮的(摇摇)有关;第二步:计算公式是(摇摇);第三步:每分钟行驶(摇摇)米;第四步:6分钟行驶(摇摇)米.”当学生拿到作业本后,就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慢慢地思考纠错.这种评语方式能帮助学困生梳理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题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评语,鼓励“求异”.启发式评语是指教师采用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启发诱导式语言(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和创新求异的机会.我们也可以通过启发式评语把学生引入“心求通、口欲言、手想动”的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悟性、灵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如这道题,“服装厂加工1500套校服,5天加工了这批校服的,离交货日期只有一周了(按7天计算),照这样的速度能完成任务吗?”优等生解决这题毫无悬念,但是作为老师不能仅仅满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问题.像上述题目有多种解法而某些学生只用了一种方法解答,这时就应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挑战自己,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等这样的评语来鼓励他们思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


“作业批改方式的改变”让我欣喜地看到:每个学生通过作业订正过程,能够取长补短,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强化了记忆,加深了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学困生有机会学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不再“望号兴叹”.优秀生对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总之,经过我的实践,我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师生间的情感增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由原先的全年级末尾迅速上升为全年级第一,这不能不归功于“时尚”的作业批改,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一份思考,有一点耐心,就一定能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