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国际技术贸易关系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210 浏览:107107

[摘 要] 本文尝试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主要用交易成本理论来分析技术市场的运行,对技术市场的规模与边界问题作理论研究,来解决企业应对是自主创新或进行技术市场交易更有效率的问题.

[关 键 词 ] 技术市场 交易成本理论 技术创新内部化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主题.“创新” 与“贸易”,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后者只涉及到已经产生出来的知识、技术、产品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和转移.然而,这二者又不可能截然分开.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对技术交易特征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介绍一种新的研究工具――交易成本理论,并用其分析国际技术市场的运行,最后同样用该分析方法来分析技术市场参与人士为什么更倾向于进行市场交易,或是更倾向于将技术创新内部化的问题.

一、技术交易的基本特征

从交易过程的角度考察,技术交易具有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公共物品属性,产权的易逝性,合约的不完全性,交易成本高昂等先天特征.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到,技术市场与竞争性检测设条件相距甚远,显然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因为首先,市场经济就是合约经济,合约的有效履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但技术合约的不完全性使得合约只能得到部分履行.其次,市场机制的运转还要益能够抵偿成本,或者要求成本能够追踪到具体使用者身上.由于技术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使得技术的所有者不能毫无代价地监督和排斥他人的消费,所以,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也会受到影响.

二、新的研究工具--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市场和企业为相互替代而又不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成本,因此,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在内部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成本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现代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及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进的唯一动力.

三、技术市场的规模与边界

技术市场的规模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市场与企业两种交易协调方式的选择问题.参与人对交易协调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协调方式交易费用的比较.笔者借鉴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 设β(k)为内部组织的规制成本, M(k)为市场规制成本,其中k为资产专用性指数.当k等于0时,β(k)〉M(k),因为市场在成本控制方面优于组织,而资产通用性则决定交易对应变能力的要求较低. 令△G等于 β(k) -M(k),则可得到下图中的△G曲线.

考察上图中的△G曲线可以看到,当交易涉及的资产专用性较低时,内部组织的规制成本大大高于市场规制成本,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市场交易协调方式的优势组建上市,在某一点上,市场规制成本与内部规制成本相等,随后,市场规制成本逐渐高于内部规制成本.

再进一步考虑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令△C为以下两种生产成本之差:在稳定状态下(排除应变能力因素)企业自己生产某一物品的成本减去在市场上采购该物品时的成本.

检测设△C是k的减函数,因为商品越是通用化,通过市场加总需求而获得的规模经济越高,使用内部化组织的成本越大;物品越是专用化,加总需求所带来的规模经济越小.但是,为企业自身需求而生产的规模经济永远不能大于向市场供货时的规模经济,因此,△C不可能小于零.这样便有了上图的△C曲线.

显然,企业的目标应是△G+△C的最小化.因此,有必要将两者合并起来考察,因而有了上图的△C+△G曲线.上图中的k*构成了将交易在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分界点.当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小于k*时,市场规制占有优势;大于k*时,内部组织占有优势;接近于小于k*时,市场规制占有优势时,就会出现各种非标准和约形式.

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实际上是建立在技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企业这一检测设基础上之上的.但是这一检测设显然忽视了这些基本的现实: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中都有纯粹的技术供应者,如大学、科研机构,他们开发的技术只能通过技术市场转移给技术需求者.其次,威廉姆森模型在解释产品生产的内部化时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但其忘记了一点,技术的专业化生产主要不在于规模经济,而在于沿着特定技术轨道发展时,技术领先者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降低其研发成本,提高其研发效率.第三,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化的收益都大于内部化的成本,也不意味着这些企业都有能力.第四,企业实行战略转变时或购写成本明显低于自主开发成本时,会购写技术,企业开发的技术与企业战略不一致诗会卖出技术弥补损失,当企业开发出新的替代技术时,也会向市场提供技术.

综上所述,对于技术在决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中,大型企业实现研究开发内部化的利还是大于弊的.但是,研究开发内部能力内部化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完全内部供给,并不意味着排除技术市场的存在;内部化恰恰是技术市场良好的重要条件.大型企业的理性选择应是将核心能力内部化,根据产业的特点和竞争的需要,保留适当R&D能力,同时也保留利用技术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