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65 浏览:20047

【摘 要 】在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会计起到基本的财务作用外,还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商业银行 会计 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体现在多个方面.银行管理层虽然一直在强调风险意识,安全是保障,对此高层针对会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会计内控的规章制度,但这也局限了高层对会计内控的认识,认为会计内控就是通过制度来程序化规范一系列的行为,建立了越多的规章制度,内控也就越完善.基层行的多数员工一方面认为内控就是规章制度,是领导的事而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认为内控是风险控制部门和审贷员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贯穿于方方面面,每个员工都应该具有风险意识.银行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账目时仅仅坚持“账平表对、钱账分管、印押证三分管”等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贯彻落实

部分基层银行,当面对风险与效益的冲突时,往往为了完成上级的利润指标,侧重于效益,忽略了风险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双人复核”、“逐级审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检测”等制度流于形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使得会计的相互监督机制失去了制约和防护作用.

(三)会计内控制度相对会计电算化滞后

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银行会计处理工作中已经普及,但是会计内控制度一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融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即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计算机会计风险监控体系,实现电算化的会计实施切实有效的实时监控.目前,主要是重视“如何让计算机准确及时地完成核算任”.

(四)会计内部控制的评价和考核缺乏有效的标准和办法

会计内部控制的评价和考核作为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成效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会计内部控制评价与考核缺乏切实有效的标准和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上级会计审计部门或领导对下级行及其会计工作进行经常性的例行监督和检查,一般不是下级主动反映问题,而是听取上级的指导,上级的检查也一般是停留在查看相关资料、档案和现场调查指导.本级机构的自我内控考核和评价更是流于形式,对一些标准和办法束之高阁,只有出现违反规定的事件和人员才采取了切实的措施.

其次,每年各层级商业银行都会撰写、提交或公布会计内控评价报告,报告并没有指出一些关键问题,而是采用了大量的空洞的套话掩盖了实际问题.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政策缺乏与政府干预.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且存在相关的条文对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的许多方面做出了规定.但是,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没有针对性的完整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政策的缺乏,虽然给商业银行留下了较大的自我管理空间,但也造成了不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良莠不齐.这使得一些内部控制意识较弱或者面临激烈竞争的商业银行对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放松.

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是政府干预.我国经济的发展依然由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并且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不得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必然会使用信贷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政府自身会向该地方的商业银行借贷进行一些经济效益并不理想的公用事业建设.其次,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的借款企业也会向政府寻求帮助,通过政府向银行施压,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这就使得会计准确计量和反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状况及其风险的功能被人为操纵,甚至为了隐蔽风险而对一些信贷业务进行“特殊的会计处理”,起到真正的“会计内部控制”作用.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市场化的时间并不长,会计内部控制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是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且在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没有经历大的行业危机,所以导致整个行业对会计风险控制的不重视.张维等(2000)认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殊发展阶段,使得商业银行对其风险控制都处于探索前进时期,只能在借鉴国外或国内内部控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

内部原因.导致对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控的成本和收益的矛盾.会计内控的制度制定、修订、贯彻落实、相关培训和相关监督部门岗位的设置构成了内控的主要成本,由于边际成本递增,并且信贷风险事件并不经常发生而存在的侥幸心理,使得领导层出于成本的考虑不会把内控贯彻到细致入微.此外,内控的边际收益无法衡量而不明显,边际收益递减非常明显,从而导致领导层将低成本的规章制度修订的较为频繁,而对于高成本的培训和部门岗位的调整则较少.

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内控重要性认识落到实处

商业银行要建立并实施体现出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及对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奖励、处罚、晋升的政策和程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员工的招聘与辞退、奖励与提升的绩效考核、违规和处罚的处理、激励和薪酬福利的配套、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等系列制度,做出与会计内控和风险管理相匹配的详细规定.二是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依据不同的内控与风险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定量的测试指标和定性分析指标.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人,而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又是人的因素中的重要内容.首先主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一定要严格;其次,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性别结构应该适应内控业务的要求,对于信贷分析员、审计员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一定要从学历、专业资格认证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把关.

(三)加强会计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加大会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1)明确界定部门和岗位职责.对会计稽核等监督岗位的做法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做法.美国商业银行设置了组织完善、权力超脱的独立会计稽核机构,稽核部门的首席审计官不对银行总裁负责,不向总裁报告工作,而是直接向总裁报告稽核工作,对董事会负责.

(2)关键岗位实行轮换和强行休检测制度.关键岗位是指包括行长、副行长、信贷科主任、风险管理科主任和会计主管等岗位.对这些信贷业务的关键岗位应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甚至必要的时候实行强制休检测制度,并进行离岗审查.

(3)健全会计岗位的业绩考核机制.对会计岗位制定与其工作表现和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薪酬设计应体现会计风险内控优先的思想,促使会计相关部门和人员自觉形成风险管理的观念.业绩考核结果同时也作为培训、轮岗、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

(四)发挥员工的主人公作用,建立于电算化相适应的会计内控制度

财务系统需要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升级,那么有必要建立财务系统年度评价机制,制定与其相适应相关制度,可以由信息部门的人员组织召开年度评价会议,各部门人员收集员工意见建议,并选派代表参加讨论,而相关一线会计人员和会计稽核部门作为核心部门必须作为重要参与部门,发挥员工的主人公作用.尤其是一线的会计人员和稽核人员,他们对信息系统的利弊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对财务系统做出升级完善,并制定相关的控制制度.

(五)完善会计稽核控制监督评价体系

只有对会计部门绩效进行持续有效监测,并对稽核制度和体系进行评价和评审,才能发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系统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要求是持续改进,才能持续提高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只有持续改进,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业务需求,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安全有效的运行,并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