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7 浏览:14584

摘 要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经济活动不很频繁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不被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对于贯彻国家的会计法规制度,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 内部 会计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一般不是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多把会计工作列为“后勤”,财务管理松弛,用人不当,有的单位任用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从事重要的会计岗位,导致会计业务流程不畅,账目混乱;对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了干好干差一个样,不能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地位很低,职称聘任是个大难题,会计人员好不容易考取的专业技术职称,由于事业单位没有财会人员中级、高级指标迟迟难以聘任.

(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不明确

事业单位,有的会计人员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有的会计人员把会计和出纳的岗位职责混为一谈,不能有效地实行牵制;有的甚至把不能分割的会计业务分给两个人做,造成业务处理混乱,责任不明确.


(三)没有明确的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轮换是内部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事业单位,有的会计人员长期把守在会计岗位,没有轮岗意识,日子久了,工作拖沓,对新的专业知识和会计制度淡薄,导致会计工作滑坡.

(四)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出纳人员保管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将支票和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只经会计人员一人之手就能把款项支付出去,这些做法都是严重错误的,不利于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

(五)没有健全的会计交接制度

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工作变换时,新任会计人员已开始了新的业务,前任会计人员对原会计工作尚未履行移交手续.这样,就会造成某些业务经济责任不明确,严重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

(六)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

会计是一种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业单位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很少,大多是“半路出家”,会计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不够熟悉,账务处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七)事业单位内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单位在存货、固定资产方面未设会计科目,有的会计科目设置了,但账目不完整,帐实不符,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财产物资的真实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没有起到财务管理的作用;有的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员,会计账目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

(八)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缺乏内部稽核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机构内部设立稽核岗位,对会计工作进行复核、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偏差.事业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少,常常忽视了会计稽核工作,没有设置稽核岗位.

二、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一)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分工,领导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认真执行会计法律,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二)确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定员定岗,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作为会计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事业单位最基本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是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其岗位职责是:

会计主管人员的岗位职责:熟悉财经法规,认真执行《会计法》及各项财务制度,组织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根据会计核算形式确立本单位的会计业务流程;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出纳人员的岗位职责:熟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各项财经法规,严格遵守、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认真审核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对违反国家规定的开支,应拒绝付款,对内容不真实、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报销凭证,不予报销.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库存不得超过定额,不坐支、不挪用.负责发放工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负责保管空白支票和一枚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做好支票的签发工作,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妥善保管和各种有价证券.

(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

(四)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首先,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具体地说,应当明确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

第二、确定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1.对于材料采购方面的支出

首先由仓库保管员根据经办人采购物品提供的原始凭证,按其品名、数量、金额验收入库,验收完毕,开具材料入库单并且在原始凭证上签字;其次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证明此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实用性;送会计部门进行财务审核;由单位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审批;最后交会计人员审核、处理.

2.对于差旅费方面的报销

首先由出差人员根据差旅费报销的有关规定填制差旅费报销单,然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证明其业务的真实性,经会计部门进行财务审核后,由单位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审批,最后交会计人员审核、处理.

(五)确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定本单位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传递程序等;确定本单位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六)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实行会计轮岗制,每隔3-5年轮换一次.实行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可以使会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通过岗位轮换,还可以发现各个岗位最适合的工作人选.

(七)健全会计交接制度,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变动、离职时,应当履行会计交接手续.进行会计手续移交时,必须将已受理尚未完毕的经济业务处理结束方可移交,对于遗留问题应写出书面说明材料;编制移交清册,按移交清册所列项目逐项移交;一般会计人员移交时由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

(八)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成立财产清查小组,每年至少清查一次.财产清查的范围主要是、材料物资、固定资产;每年末了,财产清查小组成员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并将盘存数和会计部门提供的帐面数核对,若帐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出现财产短缺的情况,要落实责任,属于财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过失,要进行赔偿.最后将盘存结果和处理意见交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送会计部门做账务处理.

(九)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考核、奖惩和聘任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可以通过自学和培训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学历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重视在职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要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理念,对业务能力强,会计基础工作做的扎实、规范、财务管理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应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各单位所占比例很小,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考取的会计职称,都是有很大难度的,其技术职称已经代表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在职称聘任时应当给予鼓励、支持,和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同等对待,让他们在希望中进取,在希望中不断提高理财能力.

总之,在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只有重视会计工作,尊重会计制度,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搞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指引下,才能规范会计行为,促使会计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只有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才能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