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质量(上)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45 浏览:103128

摘 要 :盈余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盈余信息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时信息需求的能力.报告盈余的质量是由企业财务业绩本身和生成盈余数字的会计信息系统共同决定的.人们对盈余持续性、异常应计、损失确认及时性(TLR)、盈余平滑、盈余达标、盈余反应系数(ERC)、会计与审计提升公告(AAERs)、财务重述、内部控制缺陷等反映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进行了大量经验研究.这些研究往往只注重会计准则的执行方面,尤其是盈余管理问题.而企业经营活动特征、会计实务的背景和环境、不同使用者的偏好等因素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 键 词 :盈余质量;盈余管理;损失确认及时性;盈余反应系数;财务重述

一、引言

2010年12月,Dechow、Ge和Schrand(以下简称DGS)发表在《会计与经济学杂志》第50卷第2-3期上的《理解盈余质量:对写作技巧变量及其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的一个综述》一文,以宽泛的盈余质量定义和盈余质量决定理论为基础,综述了盈余质量研究领域的300多篇研究文献.该文可以说是盈余质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向盈余质量和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幅中肯而周详的研究路线图.本文在DGS的盈余质量基本理论和写作技巧变量部分的基础上对盈余质量研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另一篇论文则对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探讨.

根据DGS的定义,“较高的盈余质量是指提供了与特定决策者制定的特定决策相关的关于企业财务业绩特征的更多信息.”简单地说,更具有用性的财务报表信息就是更高质量的信息.然而,对谁有用,对他做什么有用,他需要哪方面的信息等问题都需要界定清楚.否则所谓高质量只能是空谈.具体来说,盈余质量首先取决于该信息与特定决策者写作特定决策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包括股权投资决策,也包括债权人、监管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其次,盈余数字的质量还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业绩以及反映了财务业绩的哪些特征.因为报告盈余只是一个综合反映财务业绩的数字,但是企业的财务业绩却包括许多要素和特征,这些要素和特征对于不同的决策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再次,盈余质量受会计信息系统影响,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特征都受生成该盈余数字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为了研究盈余数字的决策相关性,研究人员通常首先确定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然后检验该写作技巧变量与其他因素的写作技巧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或经济后果方面的结论.经验研究中,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分为三个大类:(1)盈余的特征,包括盈余持续性(persistence)、应计与异常应计(accrual and abnormal accrual)、盈余平滑(oothness)、损失确认及时性(timely loss recognition,简称TLR)以及盈余达标(benchmark/target beating);(2)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反应,包括盈余反应系数(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简称ERC)、盈余-收益模型中的R2;(3)反映盈余误报的外部指示器,包括会计与审计提升公告(accounting and auditing enhancement releases,简称AAERs)、财务重述(restatements)和按照萨班斯法案要求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SOX reports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每一种写作技巧变量反映了盈余质量的不同要素或不同特征.如盈余持续性反映了盈余的稳定性,应计反映了盈余中与收益相对应的应计部分的大小,TLR反映了会计稳健性(抑制管理人员的乐观主义倾向),ERC反映了股权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等.因此,针对不同的写作技巧变量的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则会使人们对盈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更加丰富的完善.

二、盈余质量决定理论

DGS提出一种盈余决定理论,认为报告盈余是企业基本业绩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函数.具体的函数关系如下:

报告盈余等于f(X)

其中,X是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的财务业绩,f则是把不可见的X转换为可见的报告盈余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业绩(X)具有不同的要素和特征.业绩的不同要素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不同的决策模型有不同的影响.例如,长期债权人的决策模型中最重要的输入变量是本金偿付期企业资产的清算价值,短期债权人的决策模型中相应输入变量是短期内的预期未来流量,而薪酬委员会则只关注业绩要素中管理层可控的部分.这些变量只是业绩(X)中的某种要素或特征.DGS的盈余质量决定理论中没有对业绩要素或特征作任何限定,因而该理论可以适用于更广泛的会计研究领域.

另一方面,报告盈余并非直接等于X,而是经过会计信息系统(f)加工而得到的数字.然而,由于三方面的原因,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完美地度量企业的财务业绩.第一,会计准则的目标是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需求是不一样的.准则制定者在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最终选择以股东为主、债权人为辅的信息供给模式.结果没有任何一类利益相关者能够得到与他们的决策最直接相关的业绩数字.第二,由于企业之间的行业差异和个体特征不同,同一个会计数字对于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虽然产品销售成本代表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的生产方面的业绩,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比如建设企业和生产企业来说,按照标准化的方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最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管理层有一定的决断权,可以对某些会计检测设、政策和预期进行判断和估计,因而产生无意的计算误差和有意的会计数字操纵(如盈余管理).这又使得具有相同财务业绩的同类企业报告中千差万别的盈余数字.

根据上述盈余质量决定理论,考察现有的盈余质量研究文献,可以大致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人们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f上,即检测设企业财务业绩是既定的而考察报告盈余的形成过程.实际上,盈余质量的许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财务业绩本身,比如盈余的持续性和应计数额.(2)在报告盈余形成过程的研究上,人们则检测设会计准则是既定的而主要探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发生的无意或有意的偏差.对于会计准则有效性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3)不同写作技巧变量之间并非完全相关,不可相互替代,因为它们度量的是盈余的不同要素或特征.如果它们度量的是同一种要素,那么它们就会几乎完全相关,并且特定决定因素对它们有相同的影响,它们也会产生相同的经济后果.实际上,由于不同写作技巧变量反映了不同的盈余要素,同一决定因素可能会对它们有不同的影响,而不同写作技巧变量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


由于盈余数字是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综合和总括地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诸多不同要素和特征的一个数字,我们需要有诸多不同的写作技巧变量来反映它的不同特征.又由于盈余数字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有不同的相关性,我们需要不同的写作技巧变量来反映它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相关性.本文余下的部分主要对不同写作技巧变量进行探讨,并且分析它们与不同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的关系.

三、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

盈余质量文献中常用的写作技巧变量分为三类:(1)盈余的特征,包括盈余持续性、应计与异常应计、盈余平滑、损失确认及时性(TLR)以及达标;(2)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反应,包括盈余反应系数(REC)和盈余-收益模型中的R2;(3)反映盈余误报的外部指示器,包括会计与审计提升公告(AAERs)、财务重述和按照萨班斯法案要求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

(一)盈余的特征

1.盈余持续性(persistence)

估计盈余持续性的常用模型如下:

Earningst+1等于α+βEarningt+εt

其中,β度量了持续性.其潜在检测设是,如果A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比B企业的好,那么A企业的盈余就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业绩,利用折现模型估计的企业价值误差就会比较小.因此,持续性较高的反映了盈余数字质量较好.盈余持续性模型的一种扩展是分别估计盈余的部分和应计部分的持续性.另一种扩展则检验了财务报表的其他内容和表外信息是否能够提高人们预测未来盈余的能力.

尽管企业的基本财务业绩对盈余持续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不同行业企业的业绩波动性各不相同,但是研究基本业绩对持续性的影响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按照前文阐述的盈余质量决定理论,持续性取决于企业的基本业绩和会计计量系统.若不理顺二者关系,其研究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在短期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盈余的持续性.

经验证据表明,流量的持续性好于应计利润,而盈余的持续性又好于流量.用盈余数字进行估价的偏差较小,盈余与未来股票收益的关联度更强.因此,尽管应计部分的持续性比部分差,但是应计部分能够提高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应计与异常应计(accruals/abnormal accruals)

许多学者运用模拟会计应计形成过程的模型,把应计利润区分为正常应计和异常应计.正常应计反映企业基本业绩,而异常应计反映会计准则导致的偏差和管理层盈余操纵(也就是盈余质量决定理论中f导致的扭曲).由于异常应计直接度量了会计计量系统的有效性,其研究结论对会计监管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因此这一领域很受学者关注并且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和经验证据.经验研究中常用的应计模型包括Jones(1991)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等,1995)、行业模型(Kothari等,2005)、Dechow-Dichev(2002)方法、操控性应计估计残差(Francis等,2005)等,详见DGS第359页.

运用上述模型的文献实质上是对会计计量系统有效性和模型设计有效性的联合检验.人们得到的一个研究结果是异常应计估计数与应计总额正相关,应计总额很大的企业通常也有相当高的异常应计.这种异常应计反映的是会计信息扭曲,还是模型设计问题?异常应计中是不是包括了部分基本业绩内容?目前还不得而知.

经验研究还发现,异常应计的持续性低于非操控性应计和,因而某企业异常应计数额很大的话,其盈余持续性会较低.投资者能够识别出应计和异常应计,但是他们似乎并未完全将异常应计信息纳入股票估值中.研究“决定因素→异常应计→经济后果”的文献得到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例如,有的经验证据表明异常应计与公司治理不足有关,而有的经验证据却表明与公司治理不足相关的会计应计与企业未来业绩正相关.

3.盈余平滑(oothness)

评估盈余平滑的指标是σ(Earnings)/σ(Cashflows)/,比率较低表明盈余比流量更加平滑.应计制会计系统设计的初衷就是平滑收支的随机波动,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基本业绩.尽管会计准则没有把盈余平滑作为盈余的质量特征或者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但是强调了盈余在缓解收入与支出不配比问题中的作用.由于当期流量不是衡量财务业绩的最佳指标,准则制定者引入应计制来平滑收支的波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也就是说,盈余平滑是应计制会计系统的产物,但不是该系统的目标.所以,盈余平滑本身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另一方面,应计制的引入却给人为地隐瞒或推迟某些财务业绩要素的报告提供了便利,而这种隐瞒或推迟很可能降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在许多国家的企业会计实务中,都存在盈余平滑现象.然而,关于盈余平滑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难以区分报告盈余中表现出的平滑是谁导致的:是基本业绩不同导致的,还是会计规则导致的,抑或是蓄意的盈余操纵导致的.进一步而言,蓄意的盈余操纵是为了增加盈余的信息含量,还是为了扭曲盈余信息呢?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才能对盈余平滑的经济后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4.损失确认及时性(TLR)

在TLR研究中,人们试图把损失确认的及时性和收入确认的及时性区分开.检测设稳健性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而管理层的乐观主义倾向则违背了稳健性要求.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及时确认收入但推迟确认损失,即非对称及时性(asymmetric timeliness).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如下模型:

Earningst+1等于α0+α1Dt+β0Rett+β1Dt×Rett+εt

其中,如果Rett<0则Dt=1.β1越高说明盈余中发生的损失被确认的越及时.TLR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的乐观主义倾向,因而代表高质量的盈余信息.此模型检测设市场是有效的,因而能够非常及时地把企业损失信息纳入股票估价,以股票收益倒推盈余中确认业绩损失的及时性.由于股票市场估价过程在不同的经济体和会计法规中是不一样的,而且同一体制中不同企业股票反映信息的速度也未必相同,这种方法潜在的问题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股票反映的是所有可得信息,而非仅仅盈余信息.如果产生盈余中及时确认损失的会计实务与其他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线性相关,那么该方法也度量了其他信息源的非对称及时性.在跨国研究中,其他信息源往往千差万别,使该方法推导结论的能力严重下降.

相关经验研究表明,损失确认及时性与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审计质量等因素正相关;股票市场对会计信息需求越强,损失确认越不及时;债券市场对会计信息需求越强,损失确认越及时.非对称及时性也是会计稳健性研究中常用的指标,然而关于稳健性能否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目前尚无定论.

5.基准或达标(benchmarks/target beating)

经验研究发现公司财务报告实务中有“保盈(loss oidance)”倾向.从公司盈余分布来看,零盈余的邻域内,左侧样本点较少而右侧样本点较多.也有经验证据表明,公司有达到管理层或分析师预测盈余的倾向.此类研究方法计量指标容易计算,内在原理易于理解和接受.但是,难以区分哪些企业是恰好落入聚集区,哪些企业是运用会计操纵进入目标区间的.

关于保盈动机的经验证据并不明确.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盈余管理的证据,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这是税收政策的结果.与保盈相比,达到预测目标作为盈余管理的证据更有说服力.例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管理层薪酬、管理层股票所有权等源于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动机对试图达标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这类盈余管理受企业拥有的盈余管理机会制约,如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减此类盈余管理.企业通常运用税收政策、明细收入分类、应计项目、股票回购、资产销售等方法管理盈余,以达到盈余目标.关于达标型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表明,此类盈余管理会带来短期的股票收益.仅有一篇文献研究了保盈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保盈与较高的资本成本和较低的交易量相联系.这一点支持了“保盈”降低盈余质量的检测设.

(二)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反应(ERCs)

投资者对那些影响估价的信息会做出反应.若盈余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则意味着盈余较好地反映了基本业绩.因此,人们直接检验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反应,进而评估盈余信息的质量(决策有用性).常用的模型为:Rett等于α+β(EarningsSurpriset)+εt.β较高则说明盈余的信息含量较高;R2较高则说明盈余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需要注意三点:(1)此类变量只能评估盈余信息对股票投资决策的有用性,不能评估盈余信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有用性;(2)此类方法潜在地检测设市场是有效的,相关文献是对市场有效性和盈余质量的联合检验;(3)还有一些因素削弱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如忽略了影响投资者反应的其他因素(包括其他信息)、非预期盈余计量误差、收益产生过程(股票市场估值过程)的横向差异等.

大量文献运用投资者的反应检验了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如会计方法变更、审计质量差异、公司治理特质、企业基本特征和杠杆度等因素对ERC的影响,进而评估会计方法和治理结构的优劣.一些文献运用ERC评估蓄意的盈余管理,但是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些文献检验了ERC与其他信息来源的关系,发现非盈余信息通过补充和改善盈余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此,只有在其他信息来源保持不变或者被控制的情况下才能用ERC准确地评估盈余质量.

DSG指出,与TLR研究相似,运用ERC检验盈余质量的文献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股票市场发现基本价值的能力的差异.不同企业或国家的股票收益形成过程之间的差异(如企业规模、股票、交易频率等因素)会影响ERC中的R,而这种差异可能与E并不相关,这显然降低了ERC评估盈余质量的能力.

(三)盈余误报的外部指示器

SEC发布的会计与审计提升公告(AAERs)、财务重述、萨班斯法案要求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等外部指示器,能够非常明确地识别出那些会计盈余误报或可能误报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特征及其盈余误报原因和后果的研究,能够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提供比较确凿的经验证据.以AAERs、财务重述和内部控制缺陷为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的最大优势就是不用设计模型来判别可疑企业.而最大的劣势与样本企业的筛选有关,不仅外部机构对可疑企业的筛选标准与研究人员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容易遗漏那些未被发现和披露的样本.另外一个缺点是难以辨别盈余误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尤其是财务重述企业和内部控制缺陷企业.

1.AAERs研究.此类研究通常从SEC的公告中筛选出盈余误报或高估的企业,而其中大部分被SEC认定为管理层蓄意误报财务数据.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SEC可能只关注存在严重误报的企业,而忽略了那些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管理盈余的企业.

对AAERs动因的研究主要检验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与AAERs的关系.相应的经验证据表明,管理层薪酬与AAERs不存在明确的关系,债务契约与AAERs的关系也不明朗,资本市场动机对AAERs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结论.部分学者认为,只有进一步细分AAERs的类型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审计质量的证据也不一致.对此,DGS指出由于AAERs样本量较小和决定因素的写作技巧变量设计问题削弱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也有大量文献检验了AAERs可能导致的后果.证据表明AAERs会导致诸多负面后果,比如管理层更换、企业价值下降、审计师受罚等.

2.财务重述研究.财务重述作为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不仅与AAERs一样具有较低的第一类错误率,而且样本量比较大.但是,财务重述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对无意错误的修正和发布追溯调整公告的企业,使得财务重述作为盈余质量的写作技巧变量受到较高的噪声影响.

由于研究人员往往检测设财务重述是管理层有动机的行为,关于财务重述决定因素的经验证据并不明朗,说明它不能较好地代表蓄意的盈余操纵.关于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的研究表明,投资者会根据新的盈余数字调整其对企业的估价,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之前的盈余数字质量较低.

3.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萨班斯法案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2002年实施的第302章要求管理层在提交的10-Q和10-K报告中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2004年对加速编报公司实施的第404章要求管理层在年度报告中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的有效性,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则要对此报告进行鉴定.

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激发了研究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经验证据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许多写作技巧变量都有正向关联.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操纵动因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表明内部控制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盈余误报的倾向性.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表明按照第302章规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能够导致负面的市场反应;而按照第404章规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似乎未能带来信息增量.DGS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加速编报公司信息源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含量.

四、结论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直白表达就是有用性,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制定不同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因此,具体的盈余质量要放在特定的决策环境中进行评估.持续性、异常应计、损失确认及时性、达标、盈余反应系数、会计与审计提升公告、财务重述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等写作技巧变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盈余质量的不同特质.因而它们对盈余质量的考量有各不相同的含意.由于报告盈余的质量是由企业财务业绩本身和生成盈余数字的会计信息系统共同决定的,对盈余质量的研究需要从这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可细分为报告目标权衡、标准化会计方法和准则执行问题三个方面.就目前而言,研究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会计准则执行问题上.

虽然成果丰硕,但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1)研究人员往往只关注会计系统执行的问题,而企业基本业绩的特征对会计选择和盈余质量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业绩波动性很大的企业管理层是尽力运用会计方法平滑盈余还是选择了放弃;(2)许多学者研究了同一背景和环境下不同写作技巧变量的比较优势,然而几乎没有学者探讨背景和环境对写作技巧变量和盈余质量的影响;(3)大量文献探讨了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或者经济后果,而同时研究某个写作技巧变量的前因和后果的文献并不多,相信这类研究能够丰富我们对盈余质量的认识;(4)虽然我们知道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偏好是不一样的,但是尚未有人探讨使用者偏好对盈余质量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