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海啸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走向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55 浏览:36152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国银行业纷纷由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化,金融领域出现了证券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眼下这场走向纵深的金融危机让我们重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思考.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银行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银行业仍将呈现混业经营的局面,而合理的模式倾向于金融控股公司.

关 键 词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9-0028-04

一、金融海啸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再思考

(一) 金融危机的根源并非混业经营

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机构,如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也遭遇挤兑,全能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受到质疑,关于是否恢复银行分业经营的讨论重新开始.美国总统奥巴马设立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克尔认为,美国银行业应该恢复分业经营,以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从表面上看,证券化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证券化走到极端的结果.全能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不能增强金融机构的抗冲击能力,相反,复杂的混业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吸收风险,还会导致风险的串联和扩散.资本市场上的损失可能使本来运营良好的存贷款业务也遭受冲击.但是,金融自由化首先是利率自由化,而后才是业务自由化.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造成了房地产泡沫.此外,独立投资银行模式与相应的监管模式也难辞其咎.独立投资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从历史经验看,混业经营在促使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同时,促进了保险、证券等相关金融业务的发展,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经济层面、监管不当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代价,并不能笼统地归为是混业经营的结果.

(二) 金融动荡不改国内混业趋势

近年来,在世界混业经营潮流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开始允许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试点.1999年,人民银行允许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2001年,允许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2006年,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实践中,我国四大商业银行都在混业经营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同时出现了中国光大集团、中信集团、招行集团等一批金融控股集团.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欧美之际,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5834亿元,同比增长30.6%.

商业银行只有更深入地参与到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中,才能促使其加速转型,提升经营实力.与国际金融巨头相比,国内银行无论在产品,还是经营模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浪潮中,只有继续推进综合化、多元化的经营平台,才能有效分散风险,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才会有足够的资本与能力防患和化解风险.金融危机让国外银行业的扩张型混业转向相对保守的模式,但并未改变国际金融的混业发展趋势,同时警示银行业在衍生品创新上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措施.在第五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来自证监会、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官员表示,银监会已和保监会就银行试点保险公司达成共识,首先在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4家大型银行试点,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有了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金融控股公司

(一)银行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银行业从事多元化金融怎么写作最终体现在一定的集团组织模式上.由于各国在金融监管的法律和市场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金融集团应根据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以及本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相应法律法规采取最优模式.具体看来,银行业多元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如表2所示:

比较以上模式,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可行性、稳定性方面更加适合我国金融业国情.主要原因是:(1)在向金融混业过渡的进程中,必须考虑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金融监管效率偏低与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尚在进程中等因素.金融控股公司跨行业投资及综合经营的特色缓冲了单一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和丰富的产品库有利于稳定公司的经营收入.(2)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仍是分业监管,实行金融一体化公司及银行母公司模式在当前监管模式下可行性极小.金融控股公司下商业银行、证券、信托与保险公司分而经营,自负盈亏,既实现了同一利益主体下互相协作的混业经营,也便于分业管理体系.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特征

1.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模式

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分业经营体制转向综合经营体制所选择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金融控股集团也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2.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经营组织形式,金融控股集团具有以下特点:

(1)集团控股,综合经营.金融控股集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一个通过股权纽带对金融子公司进行联合经营、统一管理的控股母公司.母公司可以是纯粹的控股公司,也可以是从事某类主要金融业务经营的金融机构,如银行控股公司、证券控股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等.

(2)子公司分业,降低风险.在金融控股集团内部,通过不同的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信托、期货等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金融业务,从而防止商业银行金融安全网通过集团形式扩散到其他金融子公司,减少不同的金融业务,尤其是非银行金融业务风险对银行安全的威胁,并遏制内部交易等行为.

(3)合并纳税,自负盈亏.在金融控股集团架构下,金融控股公司和各金融子公司一般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金融控股公司对整个集团统负盈亏,减少个别高风险子公司(如投资银行)拖垮整个金融控股集团的可能性,保持金融控股集团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以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一) 中信集团的经营组织结构

近年来,我国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光大集团、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金融控股集团.本文以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做一探讨.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原名中信实业银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2002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中信银行”.2006年12月以中国中信集团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股东,正式成立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底,中信集团总资产为132117亿元,当年净利润为160亿元.目前,中信集团的业务集中在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领域.金融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基金、租赁等,非金融业主要涉及房地产基础设施与区域开发业务、工程承包业务、资源与能源业务、制造类业务、信息产业、商贸与怎么写作业等领域.

(二)我国商业银行设立金融控股集团的途径

在严格分业经营的框架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的一种现实选择.以中信集团为例,一般通过一个管理总部或境外控股子公司的模式,形成一个垂直型机构.我国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通过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设立.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财务顾问、信息咨询、资产托管、衍生工具等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应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一步合作,积极开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交易与投资业务.

(2)通过并购设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之间的并购整合,与外资银行的参股和并购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或集团下设子公司.在监管许可的条件下,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要积极通过参股、控股形式并购境外商业银行,以迅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3)通过不同种类金融机构之间的混合并购形式设立.以中信集团为例,中信公司与英国保诚集团共同设立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中信证券还持有信诚基金49%的股份.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在时机成熟时应积极横向并购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以新建或并购等方式发展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逐步形成金融控股集团.

(责任编辑:吴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