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088 浏览:45266

【摘 要】针对辽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辽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公共体育设施存在着数量相对缺乏、设施结构失衡、设施经营不合理.研究结果对改善布局与规模的规划设计策略,建设有辽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策略,完善规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体育设施;公共体育;问题

1.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促使人们不断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也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整个公共体育怎么写作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体育怎么写作和促进公共体育交流的平台.早在2003年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就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近年来,我国在实施城市现代化的更新和改造中,国家的重视、大众的需求、技术的完善等因素促进了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全面发展,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均取得卓有成效的进步.

虽然近来年辽西各市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展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群众体育健身条件不断改善,但由于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均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许多城市的仍存在着公共体育设施种类缺乏、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在对辽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各种有利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改善措施的,以达到体育设施能够朝着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强市民体质和生活质量.

2.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缺乏

影响和决定体育设施的数量有多种因素,其中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是两个基本因素.根据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体委颁发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里,每千人应配套200一300平方米的公共体育设施.目前,辽西地区各城市的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仅为0.74平方米,而日本1972年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就已经达到1.444平方米,是辽西地区各城市的1.95倍;德国1976年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就已经达到3.41平方米,是辽西地区各城市的4.61倍.在辽西地区各城市的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0.74平方米中,还包括了体育系统用于赛事需要、运动员集训、运动学校和不对外开放的场馆,这些大多是不向群众开放的.扣除这些面积,市民真正可以享用的就是0.46平方米,这说明辽西地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与身边公共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矛盾仍较突出公;另一方面也说明其结构和分布极其不合理,公共体育设施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由于我省是国家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历史欠账突出.2000年以来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净增加最大,也是外来人口数量最多、占据比例最高的市.随着区域人口的大量导入,体育场地设施的增幅己远远跟不上日益壮大的区域人口.从现有市体育设施资源的供给总量看:第一,缺少区域标志性体育设施;第二,缺少社区级综合体育设施,这导致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与区域内薄弱、紧缺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3.公共体育设施结构失衡

除了绝对数量和人均面积不足之外,辽西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还普遍存在着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而且竞技型公共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远低于休闲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竞技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可以说是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也明确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当前辽西公共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情况不容乐观,至今尚有63.55%的竞技型公共体育设施没有面向社会开放.虽然部分竞技型公共体育设施开始尝试性的、逐步面向社会开放,但开放时间较短、开放频率和使用频率都较低;大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依然以中小型、休闲类的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一大批竞技型公共体育设施建成后,由于运行成本较高,仍处于封闭状态,有的竞技型公共体育设施虽然面向社会开放,但由于经费等诸多原因减少向社会的开放时间,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比美国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当地拥有众多开放的草皮球场,即使对比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沈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在群众体育健身领域“差距很大”.

现在的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是按照“谁开发、谁配套的原则进行,地块开发规模大小不一而导致体育设施配套的不一.当开发规模较小时,相应指标的配套设施很容易由于过小被忽略而流失;当很多个小规模地块开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些大的普通社区时,较大的群众体育需求则与缺失的公共体育设施产生矛盾,就会出现供给方式的问题.据第五次场地普查共统计各类场地65类,我省有其中的41类体育场地,主要集中于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而其余的24类场地如手球场(房)、棒垒球场、射箭场、自行车场、汽车赛车场、场、击剑房等奥运(全运)项目或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场地几乎没有.

4.公共体育设施经营不合理

4.1体育设施不注重文化经营

大众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我省大众体育的发展也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以及国际大环境的推动.大众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上,而其发展水平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众体育之所以近几年发展迅猛,在一定原因上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大众体育的发展需要一个硬环境.这个硬环境包括了两方面:一是适宜大众体育开展的场馆设施,二是适宜大众体育开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个硬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大众体育的重视程度.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极其重视人民健身活动,大力推广大众体育.再次,大众体育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软环境,这个软环境是指适宜大众体育发展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则、价值标准以及思维方式等.而传统文化观念和现代文明方式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软环境.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也正是大众健身的首选.

4.2体育设施不注重市场经营

首先,大众体育设施主体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的主体怎么写作对象不清,大众体育占有比重低.根据2005年中国大众体育现状普查结果,在我省全部体育场馆中,用于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培训和大众体育的比例分别为25.5%、23.3%、22.2%、20.1%、9.0%,大众体育比例只占十分之一.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大众体育消费能力明显提高,将大众体育活动作为保值增值的“主业”已成为城市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不足.社区健身设施的日开放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占16.6%,12~18小时的占24.8%,24小时的占58.6%.我国的体育场馆在周平均开放时间的安排使用上差异较大,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周平均开放时间81小时以上者虽占41.7%.调查显示,目前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场馆日对外开放时间不足5小时,五分之二以上的场馆日开放时间在7小时以下,而国外场馆开放时间一般日均达到14小时以上.以上情况说明,目前我省尚有相当数量的公共场馆开放时间不足,未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场馆的巨大使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再次,市场定位不够准确,收费制度不合理.目前消费者每年平均到收费的场馆健身娱乐的次数仅为10次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城市场馆的消费群体中,每次人均消费20元以内的占51%,反映出我省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偏低,体育场馆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悬殊,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距.西部地区年人均体育消费仅为37.52元,而东部也不过54.27元.但是,相对消费能力而言我省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收费较高,每小时消费超过20元的占有较大比例,并设有一定量的高档消费,使绝大多数的普通收入水平市民望而却步,成为制约市民进行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场馆自身发展的根源.究其原因,是由于场馆自身未有效把握由于东、西部体育设施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同地区的市场定位差异,没有找准自身体育项目的怎么写作主体,不能正确认识广大市民的经济消费水平造成的.因此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应以满足中低档消费为基础,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设置少量高档消费,不宜盲目发展“贵族消费”市场

5.结语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构建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我国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作为未来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主体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期.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加大发展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力度,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与文献:

[1]樊炳有.社区体育理论框架体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4-25.

[2]秦德平.山区中小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7:87-90.

[3]周哲玮主编.2005年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年报[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8-20.

[4]成克峰.沈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转型问题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基金项目:2009年辽宁省哲学社会学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号:L09DSH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