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90 浏览:12357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需要行使一定的权利,对社会进行管理.但是在行使这个权利时候,则需要加强其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社会职能的最可依靠的保证.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相应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贪污腐败事件的发展.主要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求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关 键 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71-0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内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许多企业花巨额资金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聘请外部力量或自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当前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而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2.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控制的目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精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关键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比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有的单位出纳兼任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

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存在较大隐患.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现象,入账不及时,尤其是接受捐赠和上级划拨资产长期账外运行;对于不用或过时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审批就随意报废,或报废时不及时作账务核销,年终决算前也不能按规定进行资金产清查,致使账实严重不符,极少数单位甚至没有固定资产台账,给资产管理带来极大困难,极易造成浪费或被不法侵占的现象.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薄弱.受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节还比较薄弱,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积极主动性不高,跟不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其他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很大的误解,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给自己或部门挑毛病、找麻烦,从思想上排斥内部审计工作.这就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产生对立的局面,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产生对内部审计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现象,认为反正是给公家做事,没有必要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很多审计的漏洞,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在中国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之前,省直主管部门大多数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自从行政事业单位近些年改革以后,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全部被裁掉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往往归属在财务部门旗下,导致不能够发挥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检查的职能.受行政体制的影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大部分只是按照单位领导的指派和交代进行,没有相应的规范体系,使得多数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临时性和短期性工作.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标准,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过多地依据个人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1.树立和增强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他的意识行为都对全体员工起着关键的影响,所以《会计法》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些都说明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切实履行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对单位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对内部控制有着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树立和增强他们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在内部控制中能认真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杜绝不法行为发生.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目前,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由于没有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没有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行政单位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体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指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4.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体系.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的过程,调整和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预算控制体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业务部门对事业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做到年度预算真编真用真考核.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控制程序,减少随意性,堵塞漏洞.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的控制,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按照年初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到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形成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根据预算的执行随时完善预算的编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能得到顺利执行.

5.加强固定资产控制.(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购建;审批与购建;验收与购建;验收与付款;保管使用与记账;报废审批与报废执行.(2)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度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3)取得与验收控制.按有关制度规定购建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登记固定资产账,按有关制度规定支付固定资产款项.(4)资产处置控制.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实行集体审议.

6.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设立内审机构,则应更加注重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并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有条件的单位可聘请相似度检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设计或评价.应充分发挥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7.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7条第2款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惩结合,才能激励和鞭策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发现、防止、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毕业论文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防止舞弊,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