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声乐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8 浏览:6325

摘 要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是其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当代社会,声乐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热爱和追求.美声声乐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基本功的反复训练和基础巩固上,在坚实声乐技巧基础的同时,也需重视非声乐技巧的训练,努力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美声声乐教学.

关 键 词 :美声;声乐;教学美声演唱技法的发源地在西欧,是由传统唱法结合专业性古典声乐逐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西方音乐大都以复调或多声部教堂音乐为骨架而构建,在演唱技法上受宗教影响极深,除去声部不同,音节上有高低之分,男、女声的演唱技法基本不存在差异.歌剧发展最初,女声声乐部分是由阉人来进行替代演唱的,相对的男声声乐部分是由女中音实现替代演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音乐艺术的发展,歌剧及其剧情取得了质的进步,其戏剧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情感上也有了十分激烈的表现,阉人及女中音的演唱不能满足歌剧发展需求,由此,艺术家们开始了对歌剧的演唱法技法的探究、创新和改进,以求与歌剧发展情况相适应,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了当代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声乐美声歌唱技法.

1正确音乐观的培养和树立

美声的声乐教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在音乐观上的正确性.声乐学习是建立在优美动听声音的赏鉴能力这一基础之上的,通常意义上而言,此处优美动听的声音由器乐以及声乐等部分组成.器乐以及声乐二者存在一定区别,器乐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受客观因素限制,虽然其演奏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多种多样,然而其发音同基本的演奏效果是固定不变的,由此而言,器乐具有客观的固定性.相对而言的,声乐却有很大不同,其由发声而产生,演唱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歌唱者的感觉为支撑,且易受到个体体征、情绪等多元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声乐具有抽象的多变性.人体内部的相关发声部位,如声带、咽喉、口鼻、胸腔等,不同部位的配合发声各不相同,个体器官的生理构造也都存在很大差别,加之神经等的影响和干预,赋予了声乐千变万化的特点,使其较难被歌唱者所掌控,演唱过程中具有很大比例的主观及多变性,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声乐的演唱较难实现预想效果或臻至完美.由此来讲,声乐的教学过程艰难、复杂,且周期较长.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科学、正确的音乐观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只有对声音概念有了科学和正确的掌控,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有更为精准的掌控和领悟,进而改进自身发声、用声方式,获得进步发展.对优美声音的正确掌控是声乐教学的首要内容,能使歌唱者的美声声乐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只会埋头苦学,不能对优美声音这一概念有正确的掌握,极有可能出现声乐学习进度停滞不前,甚至对自身造成伤害等状况.因此,在美声声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2美声唱法技巧培训

在声乐中,美声演唱又被称之为柔声演唱,由此可以看出,美声演唱要求力度偏于轻柔,演唱者在演唱中使用其半分力量即可.当进行高音演唱时,应该使用自然且轻柔的发音方法,而非蛮横的使用气息的冲击发音方式.因此,歌唱者需要以来自深下腹,即通常所谓的丹田处的气息为支撑,使声音由头上部用较轻柔的方式发出.美声声乐教学大致可由如下方面进行:首先是起音方式,正确的起音方式对于歌唱而言十分重要.优美动听的美声演唱,应以清朗、舒适、婉转而精确的起音为开端.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实现咽喉、气息、胸腹腔等的状态,及其之间的共鸣发声方式.好的起音方式的使用,能够达到用最少消耗获取最佳发声效果的目的.在歌唱者的演唱过程中,如果能掌握良好的起音方式,歌唱者声音将富有持久性和多变性,而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减少对歌唱者在体力及声带的损耗,长久保持有利于演唱人员演绎寿命的增加.其次是音质特色,音质在美声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美声演唱中,追求的是婉转、嘹亮、有感染力及金属特质的音质.由演唱者的发音音质容易得知其演唱功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又明又暗”的音质特色,即灵活且紧实、嘹亮且圆润的声乐特色.最后是呼吸方式,气息是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动力来源,可被收放控制,在美声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气息运用上保持稳定、顺畅,科学正确的呼吸方式是美声演唱顺利进行的前提.

3美声艺术文化底蕴的积淀

西方声乐艺术自产生之初,便受到了社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入和综合影响.无论是在产生之初还是在全盛的发展时期,无不留下了前辈先人的心血.内容丰富多彩的美声歌剧作品,都是特定气氛和环境下由作曲家谱写而成.因此,本质上说,美声声乐艺术也是社会及人民生活的艺术剪影.因而美声声乐学习不能仅关注所学习的音乐作品本身,不能简单地束缚于对技巧的精通,对美声声乐这一艺术的学习,仅限于传统意义上正确发声方式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此外也需要深入探究西方美声声乐作品中的艺术内涵及其蕴含着的历史文化意义.具体而言,当教师教授歌剧咏叹调时,除去歌剧本身的内容,还应引导和教授学生了解和把握其整体风格以及相关剧情、产生与盛行时代、地域以及处于此段时期或此范围地域内的艺术文化特色,著作者生平经历和艺术特点等等.如若声乐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教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此文学作品.而在此学习之后,对声乐作品的表演将更为精确和深刻.歌唱并非简单的由带动而成的机械运动,歌唱者的演唱是任何精密仪器都不能效仿的,而声乐的精髓恰恰就在于其非模仿性,在蕴含在声音中的、给人以无穷精神享受的灵魂触动.

4注意教与学之间的互助发展

美声声乐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加强学生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这也是教能否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之一.长久的教学调查和实践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具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的持续发掘与引导,促进形成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情况有清晰明确的掌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心理而不敢提出自身疑问并向教师提出自身真实学习感受,对教学成效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自身的学习状况及思想感悟,使学生明了,声乐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作,只有实现教与学互动互助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突破性进步和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

5结语

曼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和艺术财富.美声演唱能够赋予歌者以无限荣光和精神上的愉悦,而无数的听众更是从中获取了对生命美的感悟.声乐的发展同时也属于社会科学进步范畴,它向我们展示了艺术的无限魅力.美声声乐的学习,漫长而又艰辛,需要学习者的坚持、刻苦和勤勉.作为美声声乐学习的指导者,一定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及理念,在最大程度上使用生动和形象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美声声乐学习的启迪,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美声歌唱技巧.参考文献:

[1] 陆忠波.简论美声歌唱中的基音管原理及其在高音训练中的运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0(01).作者简介:刘国峰(198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美声,男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