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存在的问题与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54 浏览:15414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指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活动,期望幼儿通过主动建构所获得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它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活动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过程设计、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的依据.但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教师已认识到教学活动目标的重要性,但在目标的制定上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一、目标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目标内容过于空泛笼统、繁琐细化或难易不当

有些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过于繁琐细化,甚至以“活动过程”代替“目标”本身,或有一些表述含糊、缺乏针对性的目标.例如,在中班健康活动“保护牙宝宝“中,教师制定的目标①为:观察比较浸了醋和没有浸醋的蛋壳的区别,了解酸会腐蚀牙齿;目标③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目标①过于繁琐细化,这是教师对活动中某一环节的设计和思考,是达成活动目标的“手段”或“途径”.这些内容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情境,避免了目标的笼统空泛,但却丧失了活动目标在逻辑上的纯粹性.在教学活动方案中,虽然“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紧密相关,但却不可混淆.目标③则过于空泛笼统,“保护牙齿”在它的目标中没有得到丝毫体现.这种目标几乎可以放在多个活动中,甚至放在任何一个年龄班都是可行的.由于其过于抽象概括,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指出具体教学活动的达成度,无法用来检测活动效果,因此这种描述只适合作中长期目标,而不适合于具体教学活动目标.

此外,有些活动目标的内容难易不当.例如,在大班健康教学活动中“能够正确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的目标明显要求过低,因为这是中班幼儿应该掌握的技能.又如,在小班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会在间隔的纸板上跨跳走,双脚起跳”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小班幼儿的身体尚未达到如此协调灵活的程度.

【对策】目标内容应具体明确,适宜得当,便于操作

一是明确幼儿的需要及能力水平.在目标设定中,教师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以达到活动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保证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目标作为对幼儿活动要求的预先设定,在难易程度上必需考虑幼儿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为此,教师应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了解幼儿与此次活动有关的已有知识结构以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而确定幼儿参与此次活动的提升点.

二是明确社会生活对培养幼儿的规格与要求.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为了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当今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教师应明确社会生活对培养幼儿的需要.教师应把幼儿发展现实中不足的,但又是全面和谐发展所必要的部分在教育目标中突出出来.比如,健康活动的目标应体现出对幼儿自理、自立意识的培养.


三是分析素材的独特性和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任何教学活动都有核心领域的核心价值,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对教学素材所蕴涵的各种教育要素进行分析推敲,对教材中各种教育点的取舍反复思考,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例如,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理解、表述.教师切不可为了形式上的花哨,先想环节再定目标,本末倒置.

四是采用“目标关 键 词化策略”.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关 键 词化策略”主张教师从学期或主题活动的关 键 词出发将之进行适宜化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幼儿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经验获得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化以及经验表现形式的具体化.例如,单元活动“宝宝爱上学”目标之一“养成喜欢上学的态度”是比较笼统和空泛的,可具体化为“能和新朋友及老师一起玩”“能在团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等具体、明确、可操作的目标.

二、目标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目标框架结构不完整

活动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完整性.但不少教师缺乏整合理念,往往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制定目标.例如,在健康活动“好吃的冰激凌”中,教师设计的目标为:“了解各种各样的冰激凌,感受其味道的不同.”“知道好吃的冷饮不能多吃,认识到贪吃冷饮对身体的伤害.”事实上,这个活动主要是由幼儿看图听故事来完成的,这两条目标没有提及“幼儿理解画面内容”等语言领域的目标.还有很多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仅仅注重认知、动作技能或情感的某一方面,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例如,在小班健康活动“大鸭子小鸭子”中,教师设计的两条目标是:“能模仿大鸭子(走大步)、小鸭子(走小步)走路的动作”“能按照口令进行走路、跑步的交替动作”.这两条都是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显得比较片面,可以增加情感方面的目标“体验模仿鸭子走路的乐趣”.

【对策】目标框架结构应有机整合

为保证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整性,教师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目标应尽量涵盖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变化,不宜只就某一领域提出目标;二是目标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等内容,这些内容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活动在目标设计上都要均衡地呈现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这三个维度的目标.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领域活动的特点或特殊性,例如,认知目标之于语言、科学领域活动,动作技能目标之于健康领域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领域活动,其重要性就明显一些,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有所侧重.

三、目标表述角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表述角度出现偏差

实践中不少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指明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或应努力达到的效果,将幼儿置于被动的地位.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热闹的晚会”中,教师设计的两条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初步认识牵牛花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让幼儿通过这个故事感受晚会的热闹和有趣”.有的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时而站在幼儿的角度,时而站在教师的角度,导致目标表述方式缺乏条理性.例如,在小班艺术活动“神奇的刷子”中,教师设计的三条活动目标是“学会使用刷子均匀涂色”“体验同伴合作刷房子的快乐”“通过玩刷子,刷出图案,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第一、二条目标是从幼儿的角度来提的,第三条目标却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前后缺乏统一性,显得比较凌乱.

【对策】表述角度应统一

就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而言,教师应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以及结束后所获得的发展和变化为出发点,即目标应反映教师对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基于以上分析,中班语言活动“热闹的晚会”的两条目标应改为“幼儿初步认识牵牛花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幼儿感受到晚会的热闹有趣”.

具体到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有研究认为应分为以下三个角度:一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目标,强调教师的教育行为;二是从幼儿的角度提出目标,强调在教师影响下幼儿发生的变化;三是重在评价教育成效和幼儿发展的水平,使目标成为一种尺度.这些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有自己的语言标志,比如,对“幼儿穿衣能力”的表述,就可以用三种方式:①培养幼儿的穿衣能力.②学习自己穿衣.③会自己穿衣.事实上,后两种目标均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教师在表述目标时最好将后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即制定的活动目标既能突出幼儿在教师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又能发挥它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小班艺术活动“神奇的刷子”目标可修改为“学会使用刷子均匀涂色”“体验同伴合作刷房子的快乐”“提高对使用刷子制作图案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