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60 浏览:145114

【摘 要】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艺术课的良性发展.新建本科高校要转变观念,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优化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和有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达到美育的目的.

【关 键 词】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0jyjx02017).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及职能部门不断下发相关文件,多次组织相应的学术讨论活动,以求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有所突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或公共艺术教研室专门负责公共艺术的管理和教学,其成就和特色有目共睹.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高校由于组建时间短,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艺术课的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以保障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现状

“从教育的本质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教育实践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1]艺术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些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也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开课随意性大、课程课时短、类型少、涉猎面窄.另外,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管理机构,得不到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结构不理想,缺乏公共艺术课教学所需的教室和器材,也没有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场所,因此,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和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质量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从而没有达到美育的目的.

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改革对策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特制订了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构建艺术教育课程时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转变观念,建立公共艺术教育机构

建立规范化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是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水平,保障公共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中,有些院校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只是临时挂靠在艺术系或者其他机构下.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2]因此,普通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障.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学部或者公共艺术教研室.

2.优化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1)明确课程目标.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给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给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课程和实践环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2]


(2)完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特色.在指导方案中提出:普通高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在指导方案中列了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同时要求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上述课程,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尽快予以开设.

另外,指导方案要求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如《地方戏曲》、《民间美术》等.

(3)加强网络建设,实现管理网络化.公共艺术教育应实现艺术教育信息管理网络化.学校网络具有公共艺术课程的选课、成绩登记、查询、学生评教等课程管理功能和艺术知识普及、艺术教育和咨询等教育功能.教务部门可将艺术类课程纳入到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类别,通过网络平台,将课程名称、主讲教师、教学内容提要、考核方式等相关情况挂在网上,为学生在网上选课提供参考.公共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原则上不能选与本专业相同或过于相近的课程,例如:美术专业学生不能选《美术鉴赏》、《书法鉴赏》等课程,音乐专业学生不能选《音乐鉴赏》、《交响音乐赏析》等相关课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