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29 浏览:9481

〔关 键 词〕德育;家庭教育;误区;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9—0027—01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而家庭作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具有教育、经济、娱乐、情感寄托等功能,家庭必然是接受终身教育和推广终身教育的场所.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是学校、也是家长们的一个新的愿望和追求.

本文就学校通过家庭教育干预促进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谈几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现状,以家庭教育干预为突破口分解德育任务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多干扰和塑造学生对人和物的态度和认识,过多干预学生的交往环境.二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人格与能力的培养.三是缩小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剥夺了学生在锻炼中成长的环境.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家庭教育干预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各年段德育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分年段确定德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德育活动,从而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教育干预在德育工作中的基本支点,兼顾德育目标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基础和操作效能.


二、明确德育工作基本目标,多维度增强家庭教育干预的实效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良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育人环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平等、互助与互信等.同时家长德行统一、以身作则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要动员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要拓展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不管是在合唱演出、器乐表演、运动场上,还是精致的航模、书画作品上,都要为每个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

三、营造学校德育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

1.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水出于山而走于海”,学校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学校要积极构建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发展、学校规划、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并且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格局,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并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同时,学校要与社会团体紧密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加强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情商与乐观心态.作为学校来讲,就要为家长提供正确和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方法、内容和目标,动员更多的家长参与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和知识学习实践活动中来,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家长的参与度,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此,学校把每年9月定为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倡导家长围绕不同主题,突出重点,因“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