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中学生“读写”的训练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59 浏览:70788

外国文学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涉及面特别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文学课程.要上好这门课,使之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笔者认为,抓好教学中学生读说写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作具体论述.

一、读:指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及其相关资料

阅读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体验、感悟,是对作品理解的渐进过程,是把文学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道,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的重要环节.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教学的层面而言,阅读是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在认真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进入学习者的角色,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产生互动与交流,也才能在理解作家作品上与教师达成一种默契.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没有这样一种准备,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精彩纷呈,学生也会感觉处在雾里云中,感到空洞抽象,枯燥乏味.学生的兴奋点未被激活,难以与教师形成共鸣,更谈不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抓好课前阅读这一环节,是文学课教学之必需.就外国文学课来讲,更是如此.因为这门文学课较之其它文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宽广,可谓横贯东西,地连五洲,作家作品浩如烟海,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如此壮观,如此浩瀚的文学汪洋,学生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当中进行有效的阅读,实在是一项深奥的课题.这就需要课程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笔者认为,外国文学虽然阅读难度很大,但只要启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样能够变难为易,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就阅读的方法而言,首先,要把纸质文本的阅读与网上阅读相结合.过去,学生在阅读上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本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借阅,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网上阅读的宽广平台,学生阅读时可以充分利用.其次,是要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而重在课外阅读.教师的课外作业安排也应重点放在阅读上.加之“双休日”的实施,大量的寒暑检测时间,也为学生阅读文本和观看视频录像创造了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为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精心拟订出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把选读与交读相结合.即对各个时期文学概述中作为一般介绍的作品,可以大致浏览;对各个时期的重点作家的作品(或经典),必须精读、细读.如《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莫里哀的《伪君子》、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20世纪以后的现代派的重点作品,东方文学中各时期的重点作品等.对有难度的作品,如《神曲》、《浮士德》等,必须反复阅读,直到读懂为止.

此外,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能更深入地、全面地理解作家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即要延伸到与作家作品相关的读物.如作家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哲学思潮、文学流派,文艺论著以及已有的相关评论等,从而为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如此,就把一般的阅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阅读层次,从而彰显出更大的阅读功能,收到更为显著的阅读效果.

二、说:指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说,是口头表达的训练,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说”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在“说”的训练中,学生不仅能理清思路,使语言表达更清晰、更通畅、更准确、更有逻辑性.而且,往往能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真知灼见.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学为载体,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即“说”的能力,实为重要之举.

“说”的训练方式很多.首先,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常见形式.它既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这种随机性的提问,虽然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索时间,回答问题显得仓促,但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应急反应,进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提问虽然有时会让学生处于难于开口的尴尬局面,但能促使学生勤动脑筋,思考问题,“被迫”动口,长期训练,必有好处.

其次,是在学生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外国文学中带争论性的问题或“热点”回顾,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争辩”.如外国文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人性”问题、宗教问题、爱情问题、“个人奋斗”问题、“异化”问题以及涉及到具体作品中的哈姆莱特的“疯癫”问题、高老头的“父爱”问题、娜拉的“出走”问题,还有《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红与黑》中的于连、《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沙恭达罗》中的豆扇陀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多面性”问题等,都是在外国文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读者对这些问题也许有新的理解,学生对此一般都很感兴趣,教师因势利导,组织他们开展一些争辩性的讨论是很有好处的.在对问题的争辩中,学生之间既有思想上的博弈,更有言辞上的交锋.尽管有些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失公允或显得片面,但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使他们从更多的层面思考问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使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是采用“学生讲”、“学生评”的方式进行“说”的训练,即教师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列出一些课程内容,先让全体学生做讲课准备,然后,抽出少量学生登台讲课,其他学生听后展开评论,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这种“评讲”,学生都有深切体会,人人都有话可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说”的好方法.四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专题讨论”.这种讨论,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拟定出发言提纲或写出发言稿,在课堂讨论中发言.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将其发言情况计入平时考查成绩之中.这种讨论发言,因是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则更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是“说”的更高要求的训练.

五是开展“沙龙式”的即兴讨论.这种讨论,是由教师引导,在学生中组成多个自由团体,利用休闲时间,在寝室或其它场所,定时性开展以外国文学为话题的文学沙龙式的自由漫谈.这种形式,没有任何框框套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也不讲究固定的模式,显得十分自由,像平时聊天一样,可以对外国文学中的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方式能够使一些碍于在正规场合发言的学生得到开口说话的机会,使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当然,这种方式的实施必须要有好的学生组织者,并能持之以恒,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写:指学生把通过广泛阅读和参与各种形式讨论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及真知灼见,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或作为资料储备,或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学科论文

写是一种系统、综合性的训练.它除了要求在语言运用上做到文句通畅、表达准确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概括力、演绎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训练,虽然并非单靠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完成,但就外国文学课而言,的确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训练“写”的功能.

一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撰写是读者通过阅读留下“记忆”的最常见形式.由于外国文学课有大量的阅读内容,如果只读不记,则无异于猴子掰包谷――掰一点丢一点,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写读书笔记,既是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的需要,也是一种“写”的训练.

读书笔记的写法有多种形式:一是对作品精粹内容的原本摘录,作为资料储备,以备研究之用;二是对作品具体内容的精缩与概括,可视为读者对作品的概貌认识和一般性了解;三是有感而写,受启发而作,此为撰写读书笔记之上乘,即读者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真切体会或感悟记录下来,为对作品作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这类读书笔记,既呈现了读者的思想观点,也体现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是读书笔记中最有价值之处,应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要使学生认真写好读书笔记,课程教师还必须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要定时批阅,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如此才能把此项训练落到实处.

二是撰写专题讨论的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这项训练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该门课程中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并在认真阅读作品、观看影视片、查阅资料之后,写出自己的书面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这项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专题讨论的质量,也为之后的学科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是撰写学科论文.学科论文的撰写有两种:一种是在平时作业中,教师布置一些论述题,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另一种是在该门课程结业时,在任课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完成的规范的学科论文.学科论文的撰写,要把握好选题、拟定论文提纲、论文修改几个主要环节.选题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熟悉或甚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或是在学前阅读、专题讨论过程中深入思考过的一些问题,选题要切忌重复,力求新颖.选题确定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搜集、阅读资料,形成论文提纲,并征得教师同意后写出初稿交教师批阅,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形成定稿.在该项训练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中文专业学生进行“读、说、写”的训练,是该专业各门课程教学的共同任务,也是课程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外国文学的教学,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在其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此论,旨在为教师和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教与学中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以期有所裨益,有不当之处,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背景下的外国文学全方位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3JZ07]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