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620 浏览:96610

摘 要:法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是武昌理工学院文科的骨干专业,是体现学校人文气息的重要存在.但近年由于招生规模逐渐缩小,两个专业正面临着发展瓶颈.更新专业发展观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可有效引导这两个专业突破发展瓶颈.

关 键 词: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

一、对武昌理工学院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原有办学特色的简析

(一)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2002年,原属文法学院,几经变化后,现隶属于文法与外语学院.法学专业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具有副高职称者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行政管理专业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在鼎盛时期,法学专业在校学生近千人,行政管理专业在校学生也曾超过200人.近年,由于招生规模缩小,目前法学专业在校学生已不足200人,行政管理专业目前在校学生也降到百名左右.两个专业现有规模的确很小,但它们在学校的地位却很重要.因为作为一所大学,不能毫无人文气息,法学和行政管理专业则成为体现学校人文气息的重要载体.

(二)“特色教育”是两个专业既往的最主要办学特色

两个专业成立伊始,就开始了对特色教育的探索.首先是鼓励具有潜质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安排专职教师作为负责人,对考研学生进行辅导,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因此,首开组织学生考研之风,为当时的文法学院在学校赢得了声誉.此后,法学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先后组织了研究生考试、公与司法考试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专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学生也积极参加辅导班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组织学生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始于文法学院.文法学院组织该活动的初衷是督促学生多读书,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怎么写作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学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将这一活动一直坚持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的组成部分,取得了一定实效.活动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列出读书清单,保障所读书目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价值.学生读后写出读书日记,由素质导师对读书日记进行批改、评分,记入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学分中.

文法学院开展特色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暑检测,大部分学生在家乡就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记活动日记,并撰写相关的专题实践报告,开学后,将实践日志和实践报告提交给专业教师批阅.小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社会开展专题调查,让学生直面社会问题,待取得第一手调查材料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写出调查报告.

二、法学、行政管理两个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办学规模缩小等诸多问题

(一)两个专业因招生规模缩小而面临生存危机

近年,因法学、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偏低,两个专业招生规模在逐渐缩小,学生规模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两个专业已有多名优秀教师流失了.招生规模缩小已成为学校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由此,也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二)在现有特色教育难以完全维持的情况下,两个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两个专业特色教育的主干部分是考研、考公务员,法学专业加上一个司法考试.往年,考生们的成绩之所以突出,离不开学院组织辅导班,让专业教师开课讲解.如今,招生规模缩小,两个专业每届各自只有一个班级时,学校再也无力组织起考试辅导班了.可以说,维持两个专业发展的支柱已不复存在,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今后靠什么去维系自身的发展呢?置身于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它们不仅要与国内同类的专业竞争,也要与校内、院内的其他科系竞争,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就难以立足于“强手之林”,更谈不上发展自己了.所以,为了生存和发展,当以往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时,建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实践环节的教学比较薄弱

如何做好实践环节教学是两个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两个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尤其是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像理工科那样,可以通过逻辑的推演或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来获取实际操作知识并提高能力,而必须通过真实的场景或模拟的场景进行演练,才能锻炼实践操作技能.

在我国,高校同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的部分课时被理论教学所挤占,毕业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两个专业以往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上没有摆脱该现象的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突出.

在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现存的问题时,两个专业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改变毕业实习走过场的现象.

三、对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新专业发展之路的探讨

(一)实施三阶段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侧重于拓展生存空间,保存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第二阶段聚集实力,扩大招生规模.第三阶段争取硕士招生权.这一规划可能被质疑为不切实际.我们认为,既然是规划,就应当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只要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就不妨先规划进来,这样也可为奋斗者提供更大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再过若干年,如果两个专业达不到这一目标,恐怕即使不被市场所淘汰,也会被学校所淘汰.所以提出这一渐进性的规划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一阶段所需时间与两个专业同类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有较大关系.经过一个周期后,如果两个专业同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好转,则这一阶段就可能结束.当然,若两个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也会使第一阶段所需时间缩短.预期该阶段所需时间为三年或更长一些.

第二阶段到来的标志是招生规模开始扩大,法学专业逐渐扩大到三四个班,行政管理专业扩大至两三个班.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每个专业可以吸收若干高学历、高职称、有经验的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组成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取得硕士招生权做准备.这一阶段预期为三年.

第三阶段两个专业开始通过学校申报硕士点,从开始申报到获得批准,预期不会少于两年.

从此开始,励精图治,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需六至八年,最终获得硕士招生权.到那时,硕士招生权也许不再象征专业的强大,而只能作为某专业存续下去的通行证了,届时,两个专业中若有达不到目标者,或许会被淘汰.(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施需求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

1.在招生方面,如果政策允许,有两点值得考虑:第一,向西部生源倾斜.对于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就业市场,但中东部生源的毕业生往往不愿到西部去.显然,两个专业若多招收一些西部学生,待毕业时一般不会不愿回家乡就业,这将降低就业压力.第二,可招收一部分理科生,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招收一定数量理科背景的学生,能影响和帮助其他学生.如果全是文科学生,易形成逻辑分析上的盲区.

2.在教育培养方面,可完成“一个转向”“三个结合”,即由过去的“特色教育理念”转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理念”,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单个专业内知识面广的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一个转向”:原来两个专业特色教育的支柱即组织“三考班”,现已不再可能.为此,在原专业发展理念整体上失去存在基础时,必须建立新的理念,使其发展获得支撑.这一新理念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个结合”:首先是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常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其特点是传授知识快捷,比较适合应试教育,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案例教学法,在这里我们特指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围绕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追问,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做到对某个专业知识点的深入体察,故适合素质教育.由于对单个知识点用时较多,使传授知识的广度不够,不太适合应试教育.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做到本专业就业,就不能绕过应试教育.他们要通过司法考试、公、事业单位考试,在这些考试的内容要求点多面广的情况下,就不能在单个知识点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不能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倡导案例教学法.可以专设一门案例分析课,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开设一门案例分析课,由它将各主干课程的知识串通起来,专门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以调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兼收两者之效.采取常规教学法教学时,要贯彻学校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其次是“培养单个专业内知识面广的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相结合”,这就需要对课程设置作出适当调整.法学专业可以充实税法、公司法等课程,开设证券法与房地产法等课程,压缩实用性不强的专业选修课,拓宽实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在大中城市开辟新的法律怎么写作项目或胜任新的法律怎么写作项目.法学专业也可利用现有条件,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或开设外语类课程.行政管理专业可在现有开设的行政法、合同法、公务员法等法学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宪法与法理学等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打通两个专业,由知识的复合跨向人才的复合.

再次是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对等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当实践技能训练课时本身就很少时,如何保证毕业实习不走形式?最好是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可是,武昌理工学院两个专业的几个实习基地都已建立多年,均分布在武汉市城区或郊区,它们不仅接纳我们的学生实习,还接纳其他学校的学生实习,一到毕业实习季节,各校学生大量进入基地实习,学生基本上学不到真正的实践技能,许多学生干脆将毕业实习时间当成了寻找工作的时间,毕业实习一定程度上走了过场.我们倒不如换一个思路,请有实践经验的法律从业人员、国家公务人员进校园指导学生实习,以上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实践技能,在此期间由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出去进行几次实地观摩,如旁听庭审等,这样做,哪怕只用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去找工作,效果可能更好.

3.在考试考核方面,要保证成绩的真实性.有三个环节需把关:出卷、监考与改卷.对出卷的把关,可由教师提供试题,学院建立试题库,考试由学院统一命题,开考前试卷对任课教师保密,在许多课程只有一个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这样做可避免任课教师考前对学生泄题.对监考的把关,不能让本系的教师监考本系的学生,更不能由任课教师监考所任课程,可由院内系与系之间交叉监考,最好的做法是由学校统一安排,院与院之间交叉监考.对改卷的把关,可改由任课教师外的其他人批改.为了使这种方法可行,考卷可全采用客观题——客观题也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