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做有创意的设计(七)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42 浏览:130170

编者按:当PS已成为大众处理图像的常用语、当图像处理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于教育教学、当教师及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日益精进、当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整体提升,有创意的“设计”已不可回避.本专栏将分10期,对Photoshop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做一梳理,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创意无法复制,但探索永无止境.

●认识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Photoshop中最难掌握的概念之一,在图层、图层样式、画笔、应用图像、计算等对话框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决定了当前图像中的像素如何与底层图像中的像素混合,使用混合模式可以轻松地制作出许多特殊的效果,但是要真正掌握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Photoshop高级进阶学习中的一个难关.

学习使用混合模式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于一般设计工作者来说,我们只需要知道混合模式分为六大类,掌握每一类相应的共性,当你拿到一张素材图片,心里清楚要用什么模式处理会得到你要的效果.第二阶段就是对混合模式的计算公式有所了解.

在混合模式的六大类别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变暗类混合模式、变亮类混合模式和增加对比类混合模式.探究混合模式的作用从表面现象来看,变暗类的这一组混合模式是混合后得到效果整体上亮度变暗,变亮类混合模式是混合后得到效果整体上亮度变亮,增加对比类混合模式是混合后得到效果在亮部变亮,而在暗部变暗,从而起到增加对比度的效果.从本质上分析混合模式是参与混合的两层的对应的像素进行了相应的运算,从而得到新的结果,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我以具体的制作实例来分析这三类混合模式中的正片叠底、滤色、叠加和柔光模式的应用.

●例举分析

实例1:利用灯泡、金鱼、气泡、水面四张素材图片(如图1)制作一幅图像合成作品“灯中鱼”(如图2).

(1)利用移动工具分别把水面、气泡和金鱼素材图片拖入灯泡文件,形成“水面”、“气泡1”、“气泡2”、“金鱼”四个图层,利用自由变形工具调整四个图层中图像的大小,利用移动工具摆放四个图层中图像的位置,使其大小和位置合适.分别为这四个图层建立图层蒙版,使用黑色画笔绘制蒙版,隐藏不需要的部分,只显露金鱼、水面和少数气泡部分(如图3).

(2)为了增加合成的真实性和层次感,我希望灯泡的灯丝能够显露出来,即把金鱼移到灯丝的后面,如果用蒙板或选择复制灯丝的办法,操作将会非常复杂.在这里将“金鱼”图层的混合模式调整为“正片叠底”,就轻松实现了效果.

实现的原理是这样的:正片叠底的功能是将上下两层图层像素颜色的亮度级进行混合,获得亮度级更低的颜色而成为合成后的颜色,图层合成后的效果简单地说是低灰阶的像素显现而高灰阶不显现(即深色出现,浅色不出现).本例中上层金鱼和下层的灯泡比较,金鱼要暗(灯泡接近白色了),所以混合后金鱼表现出来,而上层金鱼和下层的灯丝比较,灯丝要暗一些,所以混合后灯丝表现了出来,这样灯丝就置于金鱼的前面(如图4).


进一步探究正片叠底混合模式,它的本质是两层的各个通道进行一种运算,运算的公式是:C等于(A×B)÷255,其中A代表下面图层(基色)的颜色值,B代表上面图层(混合色)的颜色值,C代表混合后结果色的颜色值.

先做一个实验,建立一个500×500像素的文件,新建一层命名为“A”层,在该层里用渐变工具拉一个从左到右的黑白渐变,复制“A”层得到“A副本”层,重命名为“B”层,这样A层和B层的内容就一样了,使用颜色取样器工具任意在渐变的灰部设一个取样点,打开信息面板观察到该点的RGB值为82、82、82(如图5).

把“B”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这时取样点的RGB值就经过公式计算得到C等于(A×B)÷255等于(82×82)÷255等于26(即该点的亮度比原来变低),同时观察到一个大的现象就是暗部区域像“涨潮”一样向亮部区域扩张,从整体效果上看图像是变暗了,如果再往上加同样的正片叠底图层的话,会把白色区域挤压得更小(如图6),利用这个原理在计算命令里可以生成一个通道,从而得到图像亮部的选区.

把“B”层反相,这时图像原来亮部和暗部都变暗,而中间调部分没有变化(如图7),利用这个原理,用计算命令可以生成一个通道,从而得到中间调的选区.

实例2:这张人像图片(如下页图8),虽然图像整体色调不错,但人物脸部中间色调反差稍大,通过调整中间调使脸部线条轮廓变得稍柔和一些.

(1)打开通道面板,选择红色通道,执行菜单“图像/计算”命令,将源1和源2分别设置为“背景”图层的“红”通道和“红”通道的“反相”,混合为“正片叠底”,结果为“新建通道”,得到“Alpha1”通道(如图9).

(2)选中“Alpha1”通道,并点击通道面板下方的“载入选区”按钮,执行菜单“编辑/清除”命令,这将去除“Alpha1”通道中的最亮色阶,使人像的中间调更亮一些.

(3)重新载入“Alpha1”通道得到中间调的选区,转到图层面板,建立一个“色相/饱和度”的调整图层,可以看到刚才得到中间调的选区已成为调整图层的图层蒙版.在“色相/饱和度”的对话框中先将明度增大为85,中间调的亮度也就增大了,由于明度的增大会导致颜色的饱和度降低,因此增大饱和度为85以保持饱和度不变.可以看到,由于蒙版的保护,虽然明度和饱和度调整的幅度很大,但图像中间调的变化非常柔和,并且不会对图像的高光和暗调造成很大影响,可以对图像的变化施加非常精确的控制(如图10).

(4)复制“色相/饱和度1”层得到“色相/饱和度1副本”层,使中间调更加柔和,由于中间调向较亮的方向迁移,使得图像的暗调也发生了一定的迁移,需要建立一个“色阶”调整图层以扩展图像的整体色阶,使图像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图11).

滤色混合模式的作用正好与正片叠底混合模式相反,如果基色(A)与混合色(B)两层的内容相同的话,它起到图片整体提亮的作用.

实例3:采用滤色混合模式的方法提亮人像图片(如图12).

(1)打开直方图面板,观察这张图的直方图,发现大部分信息集中在暗部(如图13),说明这张图偏暗.

(2)复制“背景”层,得到“背景副本”层,改变该层的混合模式为“滤色”,图像立刻明亮起来,新建色阶调整层,轻微调整亮部的色阶,观察直方图,这时直方图向右边亮部扩散,信息比较均匀地分布了(如图14).

叠加混合模式和柔光混合模式在增加对比类混合模式中是使用比较频繁的.分析叠加模式的公式:当A<=128时,C=(A×B)÷128,当A>128时,C等于255-(A反相×B反相)÷128,这个计算公式的特点是以基色128灰度(中性灰)为分界点,等于或比中性灰暗的部分,公式表现的恰好是正片叠底的公式,即混合后变暗,而比中性灰亮的部分表现的恰好是滤色的公式,即混合后变亮,这样就起到了增加对比的作用.柔光模式与叠加模式的效果表现有相似之处,但效果更柔和一点.它们还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当B等于128时,C等于A,也就是当混合色里有中性灰时,叠加模式和柔光模式将把中性灰色过滤掉,这个特点在后面的例子中将会用到.

实例4:这张照片是我们学校的体育场(如图15),我想利用它制作一张学校网站的banner图片.

(1)观察图片中的跑道和草坪的颜色还较淡,复制“背景”层得到“背景副本”层,设置该层的混合模式为“叠加”,图片的对比度增加,颜色立刻鲜艳起来(如图16).

(2)使用裁剪工具对图片进行裁剪,选用跑道部分形成一个对角线的构图,使用文字工具输入学校的名称文字,使用移动工具拖入学校标志图案,设置文字层和校标图案的图层样式为阴影和白色描边,实现最终banner的效果(如图17).

实例5:一般图片修饰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锐化操作,锐化的方法也很多,利用高反差保留和柔光模式对这张“眼睛”素材图片进行锐化(如图18).

(1)复制“背景”层得到“背景副本”层,对该层执行命令“滤镜/其它/高反差保留”命令,半径为1,经过高反差保留以后图中大部分区域变成中性灰色,颜色反差较大的轮廓线得到了保留(如图19).

(2)改变“背景副本”层的混合模式为“柔光”,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经过“柔光”混合模式的作用,中性灰被过滤掉,重点强化了轮廓线部分的对比,起到锐化的作用(如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