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83 浏览:111766

【摘 要】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企业、大型工矿企业等,培养从事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维护和运营管理,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践表明,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优化课程体系,能大幅提高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铁道机车车辆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62-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怎么写作、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怎么写作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其中,把校企深度合作具体为办学、育人、就业、发展四个方面,这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怎么写作中国创造战略规划,与行业企业、经济社会密切关系,在体制机制上融合创新的新要求.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才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规范着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当前,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发优质课程产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是我们为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战略主题所作的努力.

二、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的运用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当前,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课程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这种并行课程有可能使得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怎么写作经济的建设基础上,开始引进推广一种以CBE能力课程为典型代表的“理论为实践怎么写作的课程”,强调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的功能性和功利性目标.然而,由于忽视学习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而受到一定的局限.到了21世纪,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让学生获得在职业工作中相互关联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相对割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关系,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本专业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模式运用方面,从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以CBE能力课程为辅,开始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但是,课程内容仍按学科体系编排,侧重知识的系统性,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定位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本专业主要是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企业、大型工矿企业培养从事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理论上说,这一定位思想是确定的,但在教育实践中,这一目标思想并未完全落到实处:一是强调高职教育的“高”层次,受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只注重了高等教育“高”的一般特性,而忽视了“职”的特色,使高职教育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这一本质要求落不到实处.二是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涵义,没有从培养对象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来考虑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单一的岗位操作技能等同于全面职业能力,忽视了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如机车专业学生学习了内燃机车柴油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柴油机自检自修实训课程的训练,但是在机车运用中,面对柴油机出现故障,还是无从下手.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1.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序化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回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在我们到现场对毕业生进行回访时发现,大多毕业生与现场的要求有差距.他们往往不能适应现场的环境,不能直接上岗.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环境与现场环境存在差距.

3.鉴于学校实践条件和教师资源的限制,不仅课程设置会有局限性,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也得不到运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专业学生的机车全面检查与给油实训课程,在场地、设备和教员上都需要企业的配合才得以高效率地开展,以便充分训练学生的机车运用综合能力.

4.近几年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现场试验,由此引起了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及规章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现行的教学计划于铁路岗位实际需求相比有些脱节,需要企业的合作,修订现行教学计划.尤其“订单班”必须以企业的需要为依据,才能根据“订单”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模式.所以说,产教结合、社会参与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实行工学结合.

三、校企合作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为提高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零适应期”铁路特有工种的技能型人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任务的一致性.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在学院统一制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专业基本素质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

专业基本素质课

这部分主要由学院统一制定.由大学教育所需要的素质基础课程和各专业基础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取舍,采取“理论为实践怎么写作”的课程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根据现场专家提供的专业需求确定课程,不求系统,够用就好.

专业主干课

总的原则是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逐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1.内燃机车柴油机、电传动、制动机、总体这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如内燃机车柴油机:项目教学内容(柴油机的原理与构造)、模块教学内容(喷油泵拆装,教学做一体化)和专项训练内容(柴油机故障处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一体化教学项目与企业实际工作一致.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2.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引入课程中.如单项实践课程机车认识实习、机车综合实训、机车全面检查与给油等,并且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即采取“课堂进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和企业培训师是学生的教师;企业的生产环节及作业标准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现场考核成为考核学生的方式.学生的技能实训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企业的文化直接融入了学习的过程,突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性.通过办学模式的改变,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进行教学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矛盾、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矛盾、师资水平与教学时效的矛盾.

3.学院与铁路局机务段等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关系,签订了联盟协议,明确企业应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改在顶岗实习后进行.首先,在企业的配合下,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进行现场实际工作,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与探索.在实习结束之后,在有一定的现场实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交叉滚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4.以全国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技能大赛为导向,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竞赛的发展趋势,在课程体系中多途径地融入竞赛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书与职业证书对接.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鉴定项目由企业学院双方共同制定.鉴定培训在学院进行,鉴定考核由企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进行.

6.订单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就业方向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甚至落实到某种职业和具体岗位;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如机车专业的主干课程铁路规章,在进行《技规》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南宁铁路局具体情况,增加适合南宁铁路局的《行规》.做到针对性培养,满足企业要求.

专业拓展课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客观上要求铁路员工特别是运输一线基层生产技术人员应掌握相应的知识.为此,拓展课主要针对企业新增设备和技术来设定,如动车组概论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目的是开拓学生眼界,丰富知识结构,拓展就业渠道.

通过现场调研,企业对毕业生工作后情况的反馈,增加安全心理学课程,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当机车发生故障时,培养学生从容应对并及时处理故障的能力.因为当故障来临时,现场的处理时间只有15分钟而已.

四、优化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专业被评为院级优质专业,主干课程内燃机车柴油机为院级精品课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引企入校,使专业教学更具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办学入企,使学生的培养真正实现了“零适应期”.校企合作使企业赢得了人才,学生赢得了人生,学校赢得了声誉.铁道机车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出口畅”带来了“进口旺”,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培养人才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序化构成课程体系的两个因素,为企业培养人才所设计的课程体系自然离不开企业的合作.实践表明,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了办学模式的转变;办学模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进而使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胡邦曜.探索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怎么写作能力[J].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邓志辉,王兆奇,赵明威.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4)

【作者简介】王杰华(1963-),女,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铁道机车车辆.

(责编丁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