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的法学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15 浏览:18256

摘 要:通过对经济虚拟化趋势和金融危机频发的分析和思考.文章认为经济过度虚拟及对其规制的滞后是危机频发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规范和监管措施,完善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规范相似度检测市场和行为.积极参与和调控全球化进程,雏护转型期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公平.是我国现阶段应对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虚拟经济 金融危机 法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P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81-02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的一个概念,对其认识有各种不同观点.一类观点认为虚拟经济是基于实体经济而产生,但又相对独立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另一类观点将虚拟经济视为与人们心理密切联系的虚拟的价值系统;还有一类观点认为金融就是虚拟经济、或至少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上述第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经济是指基于劳动力经济和资源经济等实体产业,并与其相对的、以虚拟资产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方式,如金融证券、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与黄金脱钩的货币等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却创造国民财富虚拟部分的经济成分.虚拟经济虽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却是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渠道,而且对市场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它既有繁荣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背离和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能.

在虚拟经济中,资本投机逐利的本性得以极度扩张.在期货、股指、期权、外汇掉期交易等虚拟交易制度下,投机者期望通过市场的不断波动而得以快速赚取利润的动机,与管理者期望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愿望是相矛盾的.虚拟经济日益由产生于、怎么写作和助益于实体经济,而演变为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并左右其发展周期.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2卷第68页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等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资本的本性趋使其不断寻找新的载体以实现迅速增殖的目的,这样本身不具有价值、其价值量主要由需求决定的虚拟资产便成为资本快速逐利的最佳选择.“由于虚拟资本创造过程较为轻易,衍生速度快且回报率较高,因而具有很强的投机性,这样资本大量滞留在虚拟经济领域里独立增殖,再加上当代货币的虚拟化使得货币与虚拟资本的界限日益模糊,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就容易产生泡沫经济.这也正是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具有潜伏性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虚拟化并日益背离实体经济的变化中,境内资金在储蓄、资金和资本市场之间来回搬家,境外游资或虎视眈眈、或快速斩获于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虚拟资本有时犹如脱缓的野马在市场上肆意驰骋(日益背离和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资本家们认为,既然可以通过虚拟交易创新而以钱生钱,又何必在乎那些辛苦的实体经济中间环节呢所以,广大资本家便绞尽脑汁地开发国民经济中的虚拟成分,使虚拟经济“一枝独秀”,而实体经济则远远滞后.然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其未来流量(微观或宏观的)预期的不确定性、大量投机资金的游弋炒作等,常常导致虚拟资产远远偏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加之信用监控体系的不健全和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

现代经济中的资本化定价方式和高杠杆资本运营,迎合了经济虚拟化的需要,虚拟经济中的定价方式与实体经济的成本定价不同,其定价中除了成本因素外,更多地包含了折现的未来收入流量,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是建立在许多检测设条件下的.这样,虚拟经济中的资产天生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与人们的心理、信心、行为偏好等主观判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市场信心由于某些事件发生而遭受打击时,未来收益的检测定条件便会发生很大变化,预期收入流量甚至会转变为负数.“以其为基础的资本式定价方式也将回归到成本定价方式,这样经济的整个虚拟化过程就会出现逆转,资本的价值增殖载体就会不断地向低层次的形态回归.经济发展也暂时止步.当资本的价值增殖载体回归到相对以前较低的形态以后,社会在此重建了信心,从而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得以确立,资本化定价方式开始泛化,资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过程.”以虚拟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用美元写回其他国家的产品和资源,而卖出产品及资源的其他国家再用得到的美元购写美国的债券等金融资产,美元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美国.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通过资本金融账户不断回流的美元刺激了美国境内可以炒作的虚拟资本的不断膨胀,这些虚拟资本包括房地产、股票、债券及其他可以反复炒作的金融资产.”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迅速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经济过渡虚拟化导致的实体经济的衰退,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和贸易结构的失衡,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金融机构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企业的它们必然要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其市场地位的特殊性,金融机构的决策和市场行为可能会带给社会巨大的外部性(或正或负),这就是规制金融机构和虚拟交易的动因和理性基础.比如主权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准人、存贷比、利率、汇率、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范,以及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资本金构成、对敞口、违约概率和损失估算的要求.然而,“由于资本不l~i)A实体经济领域向虚拟经济领域扩张,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越来越表现为一套价值系统,而资本则反映了一定时期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它要求打破国家的界限,在不断地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这样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等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虚拟化,而经济虚拟化的动力则来自于以获利为动机的资本的扩张冲动,它要求经济的发展打破国家的界限,走向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化扩张过程中,由于法律规制和监管的滞后.投机资本跨境游弋、阻击、斩获,谋求在短期内仅靠波动而获得巨大超额利润.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的鼓噪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各自的立场和目标,在博弈中一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鉴于国际资本阻击和金融危机日益频繁的冲击,逐渐趋向于由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分业监管向统一的金融综合监管发展,以便协调行动应对金融危机.

三、应对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的法律分析

经济虚拟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给处在转型期攻坚阶段的中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法律的视角看,为稳定金融和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应对经济虚拟化和金融危机.

第一,加强对虚拟经济的规制,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虚拟化给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规则和制度提出了新的问题,并将推动其变革创新.不断防范和化解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大力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质量,严格控制虚拟经济发展的“度”,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对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相关会计准则、交易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规制成本化定价的范围和方法、虚拟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交易方式、跨境资本交易的程序和监控,完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维护社会安全和经济有序发展,使虚拟经济的发展怎么写作于实体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转型.


本文来自:www.eduxue.com/guanli/00537946.html

在我国现实社会二元结构和环境资源的约束条件下,转型时期相关法律制度必须将改变二元社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特殊的历史使命.例如在农村金融领域,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分散和小规模的经营实体,在资金融通方面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由此导致的正规商业金融组织自1997年先后退出农村.从社会转型和长远发展来看,如能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引导和金融保险等制度性激励,通过疏通渠道吸纳社会流动性“灌溉”到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等薄弱实体经济领域,将促进农业的升级换代、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的发展.这将对我国社会转型、农村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巨大的支撑和牵引.

第二,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引导金融运营模式的变化.我国目前的金融运营体制已呈现出分业下的混业经营趋势,而监管却是鲜明的分业监管构架.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边界的模糊,提供类似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由完全不同的主体来监管,就会产生监管要求、方式甚或目标在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差异或摩擦.比如2008年10月份为刺激消费在各银行出台具体房法时暴露出的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监管的失谐和职能的矛盾.现已形成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机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与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的混业运营模式已不相适应.这种监管体制既不利于金融法的整体框架设计、金融创新和提高监管效率,也容易造成对金融机构多头监管、监管功能盲区和成本叠加.

未来改革方向,可先行在此监管模式上通过强化监管协调,统筹社会整体利益与不同投资者的利益,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交易透明度,调控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的匹配.然后,逐步实行由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由简单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形成合理有效的监管规范、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以国情为基础,不断探索新的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企业治理模式被定义为一套保护外部投资者免予内部人盘剥的机制.然而,在资本化定价的基础上,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各种异化,在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框架下.绝大多数所有者(股东)更多地关注短期获利而不再是企业的长期发展.经济虚拟化使得经营者在私益和外部歪曲压力下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加具有动机和渠道便利.如此导致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经营者与内部财会人员和外部相似度检测组织合谋,误导、查重、提供虚检测信息的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大张旗鼓的做市、造市和以强凌弱行为也时有发生.有些情况下人们很难判断,这究竟是对外部投资者的保护呢,还是对他们更大程度的伤害欧陆法系的传统法人理论视公司的团体人格为组织载体的基础,是调整公司成员间相互关系而确立的诸多法律规则的条件.而重视企业组织财产运作的英美法系的法人理论认为,法人制度不过是为了赋予企业组织独立的人格而在法律上拟制的产物,促进资本增值才是其首要目标,公司的法人资格不应受公司成员人数和相互关系左右,而应以资本增值为核心.

在我国.一方面,传统上的家族式企业,于现实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转型期间大量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但实际生活中国有企业情结依然根深蒂固.金融机构“傍国”、“垒大”、歧视中小企业的经营偏好,是有其深刻社会根源的.鉴于在虚拟经济环境下传统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暴露的缺陷一时难以克服,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有必要根据国情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中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的特性和实用性,设计和规范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度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不能搞一刀切.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实践就是很好的例证.

第四,规范金融相似度检测组织和相似度检测市场,最大限度地抑制发展虚拟经济的负面效应.为虚拟经济提供怎么写作的投资顾问、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房地产相似度检测、资产评估和信用评级等机构,即是虚拟经济的助推器.又是相关规则的执行者.要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行业自律以及社会监督机制,规范相似度检测市场和相似度检测行为,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相似度检测组织能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促使其遵守诚信、勤勉原则,维护健康的社会信用关系,尽力缩小虚拟经济的膨胀空间.

第五,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控,适时调控全球化步伐.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进出国门更为自由,境外热钱游弋的便捷、外国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大量境外游资在其本国资产高估或经济下行使资本收益率大幅下降时,便会蜂拥至新兴市场国家.追逐超额资本利差.国际游资的蛰伏潜人和突然撤离均会给主权国经济稳定形成冲击.人世后仅在2004年,就有大约1151)--1200亿美元规模的国际游资,因为赌人民币升值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中国在1997年和2007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避免了危机对本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这不是因为我们的金融运营和监管更有利,而是得益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未完全开放和政府有很强的直接干预能力.以往的经验证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及时监控,密切注视国际投机机构的动向.要根据国情的发展变化和国际游资的发展动向适时调控全球化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与合作之路.

经过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正在经历重大重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联合救助和相关规则制定,争取在构建新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有更多话语权.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会改变,但增长方式有待转变,金融国际协调监管合作渠道和方式有待发展,资本跨境流动和运营的新方式尤其要关注,全球化进程调控的灵活度也应加强.

四、结语

总之,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及缺乏对其有效规制是金融危机频发的主要原因.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规范和监管措施,改进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规范相似度检测市场和相似度检测行为,积极参与和调控全球化进程,维护转型期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公平,是我国现阶段应对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责编:贾 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