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与:一个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40 浏览:84791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63-02

摘 要 盈利性的经营目标要求银行实现成本最小化,筹资成本是银行最主要的成本,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成本仍过高,因此,合理降低筹资成本乃当务之急.

关 键 词筹资成本 原因 对策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这必然要求经营管理者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银行是经营货币使用权的特殊企业,它实现利润的过程主要是将筹集来的资本通过让渡其使用权的方式借贷出去并从中赚取利差的过程,由于市场竞争的普遍存在,银行不可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增加利润.因此,银行只能加强自身成本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筹资成本是银行最主要的成本,它的高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资金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否寻得最优筹资结构,达到最低筹资成本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意义重大.

一、筹资成本与资金成本

现有文献中,涉及到银行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方面的成本时运用较多的主要有两个名词:筹资成本与资金成本,但至今没有文章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究竟它们在含义上是等同的还是各异的,其中有无区别与联系呢?笔者认为,为了下文分析时能清楚知道本文筹资成本的所指,此处有必要对上述问题给出明确的解答.

(一)筹资成本及其构成

贺刻奋把银行的全部经营成本按其发生环节分为筹资成本和资金运用成本.他认为,筹资成本是一个尽可能宽泛的概念.从发生的环节上看,它包括所有筹资环节发生的耗费;从耗费内容上看,它包括了银行为筹集资金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即为形成在运用上无差异的负债而发生的、当期进入或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后进入银行损益表的一切耗费.他把筹资成本按形态和性质分为利息成本、非利息成本、流动性成本和利率风险成本四类.

而其他许多文献并没有直接在文中给出筹资成本的定义,但根据文章内容表述可大致推断出,李绍平、张宝庆、梁振权等许多学者都持类似观点,认为筹资成本是一般意义上的因筹资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利息成本与非利息成本,甚少提及流动性成本与利率风险成本.

(二)资金成本及其构成

李山寨从企业角度,将资金成本定义为企业为取得和占用资金而付出的经济代价,包括筹资时一次性开支的筹资费和占用期内陆续支付的占用费两部分,但不含期末一次性或期内分次归还的筹资额本金.他虽未就银行这个特殊的企业给出另一个定义,但笔者认为,银行也是企业,故这个定义也适用于银行.即银行的资金成本包括银行在筹资时一次性开支的筹资费和占用期内陆续支付的占用费.

朱晓敏、张立民等学者则完全将银行的资金成本与筹资成本的概念等同化.

(三)筹资成本与资金成本

比较筹资成本与资金成本的定义,笔者认为,虽然从表述上看,资金成本包含了资金的筹集期与占用期两个阶段,而筹资成本则偏向于筹集资金的环节,但从本质上看,传统意义上的筹资成本与资金成本并无区别,二者皆包括了因筹集资金而产生的利息成本与非利息成本,只不过“筹资成本”将“资金成本”中占用期的费用(利息成本)也纳入筹资环节.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将资金筹集成本与资金运用成本区分开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最好采用“筹资成本”的提法来描述银行在筹集资金的环节上产生的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只包括利息成本与非利息成本,在今后的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更多考虑 一些隐性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机会成本”,主要是贺刻奋提出的“流动性成本和利率风险成本”.本文对“筹资成本”的界定与贺刻奋同.

二、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现状与原因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银行业务经营正日益朝着全能化方向发展.然而探索中的金融改革也和其它改革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暴露出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效益状况不尽人意,居高不下的筹资成本,日益成为难题.一方面,受计划经济影响和狭义筹资观念的约束,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已习惯总量扩张式的粗放型增长,不够重视筹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存款领域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商业银行逐渐形成高成本、高费用、低效率的负债结构.具体来说,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存款数量扩张,忽视存款结构优化

梁振权认为,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大家普遍认为存款越多越好,只强调存款数量的外延扩张,不注重存款结构的优化,同时片面强调定期存款越多越好,过分追求定期存款,直接扩大了利息支出.

李绍平与徐敏锐、张承云认为,银行负债结构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错位失衡造成了高成本负债的增加.朱晓敏认为,导致不合理存款结构的原因有三,一是财政资金账户管理混乱,二是高利率使居民注重定期储蓄,三是公款私存现象严重.

(二)盲目增设营业网点,反致规模效益低下

高松,李曼、李绍平等众多学者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金融网点设置的盲目性上.由于片面追求网点数量,导致某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扩大存款,不注重挖掘现有网点的潜力,反而热衷于盲目增设网点,粗放经营,最终导致“高投入低产出”;同时过多网点分布加剧行际竞争,不利于各支行的健康发展.

(三)筹资模式一成不变,考核指标顽固僵化

李绍平认为,现行的筹资管理体制以完成存款余额的增长为基本目标,这种筹资模式使筹资部门只关心存款余额的增减,忽视费用成本的高低;朱晓敏、高松等指出,银行的筹、管脱节,筹资部门不进行单独核算,筹资人员与部门只在乎与业绩考核挂钩的任务指标的完成与否,不关心实际经营效益的好坏;梁振权认为,上级行对下级行分配任务不切实际,只是简单地根据上年实际增加额再加个新增加指标,不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员工的考核上,缺乏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筹资质量进行衡量,单纯以量为指标作为业绩考核依据,这些都导致全行只重 “增量”不重“提质”.

总之,员工和分支行从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自我行为选择,在现行筹资管理体制和硬性指标考核下,势必导致筹资成本不断攀升.

(四)转制阶段的金融竞争缺乏理性和规范

徐敏锐,张承云在文中指出,各银行为扩张资产负债规模“不择手段”――①为争存款,玩弄‘利率魔方’.一些网点,或借开业、周庆之日或巧立名目,以重奖吸引客户.一行如是,他行效之,相互抬杠,变相提高利率,以高价写存款;②为拉户头,大施“优惠政策”.一些银行为挖他行存款大户,不惜以“重金”或其他手段贿赂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

(五)银行怎么写作功能不够健全

梁振权认为,银行怎么写作功能不够健全主要有如下三点表现:一是网点的怎么写作功能仍较单一,大多数储蓄网点至今只能办存、取款等简单业务.二是部分基层行处对中间业务是银行利润增长点的认识尚不够深刻,没有系统地、有组织地拓展中间业务,仍习惯于争夺传统的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三是对金融深化改革而产生出的投资渠道多样化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对新兴的资本市场对银行产生的怎么写作需求准备不足,创新不够,功能欠缺.

三、降低筹资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筹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在银行逐步走向市场的今天,效益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因此,合理控制筹资成本乃当务之急.银行应如何确定筹资结构,使筹资成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应采取的对策是:

(一)优化存款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张宝庆、李绍平等认为,应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怎么写作手段来降低间接费用的增幅,同时吸收存款时,坚持储蓄、对公存款、证券等业务的多轮驱动,向低利率存款倾斜.

薛峰,田中胜、梁振权等认为,在筹资观念上应彻底摒弃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式的粗放型经营观念以及长期形成的“重存款轻效益”的思想,增强效益意识和效益观念,既要注重外延的速度扩大(即网点的设置与业务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内涵的发展(主要指怎么写作功能的完善与怎么写作效益的提升).

(二)转换现行筹资经营机制,实行“增存数量、筹资成本、经营效益”全方位考核

张宝庆提出,银行内部应将增存数量、筹资成本、经营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加强对存款资金盈亏临界点的“量、本、利”分析,实现三者最佳组合.同时,建立科学的指标监测考核体系,让银行工作人员自发地为降低筹资成本而努力.

(三)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相对成本和机会成本

徐敏锐,张承云认为,银行资金利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成本,因此,资金短缺行,在服从金融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要尽量避免出现既在同业大额拆入而又在人民银行大额存款的现象,资金剩余行,可采取向金融市场或同业拆出、购写债券等方法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各行要严格控制库存、暂付款项等占用,使其有限的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在考虑银行资金经营绝对成本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机会成本(即为取得一项收入而必须放弃的另一项收入)的比较,以达到增收降本之自的.

(四)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培植存款和效益的增长点

梁振权认为,随着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直接融资总量将加大,社会资金必将分流,其投资流程由原来的居民―银行―企业一个“大三角”,变成两个“大三角”.新的“大三角”是居民―资本市场―企业.目前,国企改革日益依赖于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也集中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精英”―它们信誉高,经济效益好,使资本市场有可能成为银行存款和效益增长点的最佳结合点.


此外,贺刻奋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通过对筹资成本构成的分析,探讨其对银行筹资行为选择的影响,提出银行应以“完全成本”最低为基本原则制定筹资策略,并通过各成本要素对不同筹资者利益影响差异的分析,来解释筹资行为选择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如何降低筹资成本一直是银行经营机构与以银行筹资成本及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学者们的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筹资成本的界定出发,梳理了国内学者关于银行筹资成本的相关研究.

笔者发现,现行筹资管理体制是造成筹资成本过高的根本原因,其表现形式主要为:①注重存款数量扩张,忽视存款结构优化;②盲目增设营业网点,反致规模效益低下;③转制阶段的金融竞争缺乏理性和规范;④银行怎么写作功能不够健全.

针对以上原因,为降低筹资成本应:①优化存款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转换现行筹资经营机制,实行“增存数量、筹资成本、经营效益”全方位考核”;③ 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相对成本和机会成本;④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培植存款和效益的增长点等等.

在银行筹资成本问题上,研究较多的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大多在实践经验的视角下进行,单纯以事论事,缺乏理论支撑,严谨性不足,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学者在此领域能有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