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能赚查重?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31 浏览:29652

总有一些惊诧潜藏在你身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也许,此刻恰好就在你的手中.

仅仅是在三年前,当“姚记”背负着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质疑声和唏嘘声叩开创业板的大门时,多少人油然而生出了一种“滑稽”乃至“戏谑”的感觉――做的公司竟也能上市?!然而,翻看2013年姚记的业绩快报――营业收入7.1亿,净利润1.17亿,分别增长10.09%和22.10%――这样的成绩让人惊叹乃至汗颜.如今三年已过,质疑声渐去渐远,随之而去的或许还有当年尾随质疑而来的“异样的关注”,从“风口浪尖”退下来的姚记或许已经习惯在蓦然与寂静中踽踽独行,悄悄成长.

1991年,已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摸爬滚打了十年的姚文琛创办了自己的牌厂.三年后,他带着1000万北上上海,创建了上海宇琛实业有限公司,这便是姚记的前身.此后,姚记一直在小小的牌上深耕细作、苦心经营.

看上去,本身生产牌的姚记似乎并不擅“赌”.二十年来,其一直“小心翼翼”地靠着一副牌吃饭.然而转念一想,在这变化异常迅猛的年代,敢于几十年如一日地生产一种产品、倚靠一种产品去成长壮大,无异于把宝全押于此,这又何尝不是一场“豪赌”!事实上,当众人纷纷质疑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时,姚记却用“快消品”重新定义了牌,并迅速做出上市融资、扩大产能的决定.熟知市场的姚记断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又有娱乐需求的人们早已不在乎随时更换一副牌了.这种断定或许源于姚记对产品属性的信心:游戏玩法多样,推陈出新,覆盖面广,始终对人具有吸引力,而人与人在基础上所发生的联系更成为这个快节奏时代有效的舒缓方式等对市场的信心使得姚记能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上深耕细作,在这个浮躁年代展现出难得的“从容”与“镇定”.

话说回来,国内的生产者并非只有姚记一个,知名企业还包括3A、宾王、钓鱼、三兔等等,市场竞争不可谓不大.而对于这种难以拓展差异化空间的产品,姚记是怎样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呢?其实早在1998年的广交会上,姚文琛就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线,不仅使姚记在国内站稳脚跟,更一举进入欧美市场并名声大噪.据资料显示,姚记“一方面与专业企业合作,确保原材料的高品质以及充足供应;一方面与设备供应商联合开发专用的全自动翻纸机、检品压纹机、对开双层双向上光机等设备,提高自动化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及成本的控制使得姚记在薄利的行业获取了相对较高的利润.然而在笔者看来,姚记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从“幕后”走上了“前台”,从生产产品到打造品牌.一个显著的事实是,人们对于并没有过多的留意,没有多少人会在玩牌时注意一下这副是什么品牌的.然而姚记在品牌塑造上所下的苦工可谓卓有成效,使得“等于姚记”的公式几乎成立.其品牌推广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全国各省市举办姚记大赛.此外,姚记还通过赞助国内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提高了知名度,更在无形中将的“”属性削弱,增加了其“体育”“运动”等健康属性.此外,在主营业务“54张牌”外,姚记更深度发掘的广告价值,主打其“第55张牌”.在包装盒封面和第55张牌上,姚记开辟了一块广告阵地,为赋予了多重增值空间.而面对互联网游戏崛起的挑战,姚记在显示出“不惧”表情的同时,也摆出了一副“为我所用”的表情.2012年3月,姚记与北京联众达成协议涉足网络游戏领域,此后更打造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上的如火如荼也带动了姚记的线下销售.姚记将小小的牌玩得“出神入化”,令人不禁惊叹:姚记才是玩牌的高手!


上市三年后,姚记在吸引资金的同时却也似乎显出被资本“绑架”的姿态.姚记似乎不再满足这一亩三分地儿上的收成了.其多元化之路已经开启――如注资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与清科创投共同成立基金,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新兴消费等产业领域具有良好成长性与发展前景的企业;增资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军生物医疗行业等

“难耐寂寞与诱惑”的姚记似乎开始了另一种“赌”法.在这场多元化之路上,姚记能赢得多少还不好说.不过下次再打牌时,若你感到手中的牌越来越沉甸甸的,你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