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40 浏览:31353

【摘 要 】 当前,保险经营是一种风险的存量管理模式,即保险企业被动接受客观存在的风险总量,然后在全社会进行转移和分担.未来,保险业将出现风险管理模式的新变革,即风险减量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也就是说,保险经营不单单是风险收集和共担的过程,还能够利用成功的商业模式主动而有效地削减各类社会风险,改良社会和生态的孕灾环境,提高国民经济承灾体的抗风险能力和水平.

【关 键 词 】 保险 风险 减量 管理模式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灾害与事故频发,一系列极端事件开始拷问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哲学命题:如何平衡发展中的“利益”与“风险”.一方面工业革命、科技创新、金融变革彻底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将幸福带到千家万户,另一方面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利益争夺增加了全球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风险.利益与风险,无视天平的任何一端,人类发展都会失衡.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从汶川大地震到日本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事件,都深刻预示着:一个单纯的逐利时代将结束,一个理性的避险时代将开始.新时代背景下,保险业作为社会专业化的风险管理行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和深刻变革?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世界文明史将进入一个新时代.17世纪大航海创造了贸易经济,19世纪工业革命创造了规模经济,20世纪信息革命创造了互联网经济,21世纪当人类陶醉于所取得的成果时,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将财富撕得粉碎,重新审视发展模式,人类忽略了天平的另一端:风险.这种风险来自环境污染,来自资源枯竭,来自社会矛盾.重新增加风险砝码,平衡财富与风险的关系,从两个维度审视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风险经济时代即将到来.风险经济时代衡量人类在单位风险增加下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改变原来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代价的理念,突出“成本效益”理念和“又好又快”发展思路.

伴随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伤害,带来巨大损失.据统计,50年代我国灾害发生频率为12.5%,80年代为70%,2005年以后几乎年年遭灾.目前中国继日本、美国后已成为世界上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第三位国家.我国正全面进入风险社会,灾害事故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经济社会面临深刻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主旋律.

三、我国保险业需要风险管理模式的变革

保险因风险而生,也必将因风险而发展.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加剧,自然灾害风险上升,保险业“投资+承保”的双轮驱动经营模式面临压力,尤其是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回报率大幅下降,投资收益率锐减,冰冻雨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保险业的经营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险业转变投资独大的盈利模式,回归商业本原、回归承保盈利是大势所趋.保险经营的逻辑是不断把社会各种风险纳入企业经营,通过专业化的运作,在全社会有效分担风险、化解风险,在增加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保险这种风险经营的本质,决定了保险业经营必须立足于管理风险的根本任务,研究经济社会的风险特征和演变规律,不断进行保险经营模式创新,不断提供新的产品和怎么写作,在保障国计民生中实现自身发展.保险业也只有不断地扑捉时代的风险变化,总结和认识风险规律,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平衡风险与发展关系,才能实现永续经营和科学发展.

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是保险业回归商业本原、实现承保盈利的需要,是走重效益、重品质发展之路的需要,是打造有竞争力保险产品和怎么写作的需要.目前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创新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性工作亟待开展.基础数据的积累、整合、分析工作尚不系统,许多风险区划和纯风险损失率厘定工作有待开展.二是产学研脱节.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不了解保险公司需求,科研成果缺乏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应用推广机制和平台.三是微观研究明显滞后于宏观研究.许多实际保险业务的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有待于建立和突破.四是交叉学科研究薄弱.保险业务涉及工程、建筑、农业、制造等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亟待相关专业人才参与和支持.为此,加快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创新需要社会支持和多方投入,尤其是加强数据、定量分析技术、安全技术、防灾技术等基础性研究,同时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打造科研成果向保险业实际生产力转化的孵化器,培养理、工、农、医等与保险交叉领域研究人才.


四、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创新开启变革之门

面对时代新变化、我国新形势、行业新问题,中国保险企业如何推进自身转型和调整结构,如何创造性地怎么写作经济社会,探索未来发展新的引擎,根本在于创新.未来十年,中国保险业无论从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技术都面临深刻变革,保险产品、怎么写作、销售、理赔都面临转型升级,以风险减量管理为方向的商业模式创造正成为新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1.保险风险减量管理的理念及商业逻辑

当前保险机制是一种风险的存量管理,保险企业被动接受客观存在的风险总量,然后在全社会分担.未来保险业将出现风险管理模式的新变革,即风险减量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也就是说,保险经营过程不单单被动分散风险,还利用成功的商业模式主动而有效地削减各类风险.美国法瑞特(FM Global)成功利用工程师队伍对保险客户进行防灾减灾,综合赔付率在75%以下,实现远远高于同业的利润水平.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依据大数法则,10元的保险费用等于10元的期望损失,如果保险公司拿出1元投入风险减量管理而使期望损失降至8元,那么保险公司获得1元超额利润.实现超额利润的关键是能否成功打造减灾管理的商业模式,即实现“保单先行,减灾跟进”的商业模式.为此保险公司不但要依靠精算师,还要依靠工程师,大力投入灾害研究和减灾防损研发,动态削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致灾因子,改良社会生产和环境生态的孕灾环境,提高国民经济承灾体抗风险水平,建立风险减量管理的商业模式. 2、科学技术是实现保险风险减量管理的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展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创新需要科技支撑.未来,以技术革命为依托的风险管理怎么写作变革,将重塑保险怎么写作理念,压缩保险怎么写作时空距离,再造保险怎么写作流程,降低保险怎么写作成本.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人们将实现与周边世界无障碍的全接触,那时保险客户需要全方位的风险感知提示和风险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具体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手段,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只能是设想或者流于浅显的表面工作.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新技术应用突破怎么写作边界,打造一条高科技、个性化、交互式的保险怎么写作之路,作为风险管理专家,量体裁衣为客户写作风险减量解决方案,超越保险产品卖方身份,成为客户的风险顾问和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将突破传统的风险管理经营模式,打造高效、智能、现代化的怎么写作管理流程.比如,利用飞机航拍、卫星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对传统业务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一个从地面到天空三维一体化的承保理赔新模式.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共享和信息共建技术,建立风险智库,与保险具体业务融合,在数据、模型、知识和方法的支持下,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利用3G通信技术,构建个体全能展业平台,只通过一个终端为客户提供全面风险管理怎么写作,实现保险怎么写作一体化、数字化和便捷化.

3.风险减量管理创新引领保险业进入价值经营时代

以风险减量管理为代表的保险经营模式创新将引领我国保险业迈入新的价值经营时代.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保险业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时期,如何实现由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是一个关键性难题.笔者认为,破题之法是创新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以风险减量管理为切入点的经营模式创新将推动保险业实现转型,由竞争进入到价值经营时代.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基本规律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保险业如果单纯围绕竞争必然出现巨大波动风险,只有实现价值经营,抓住商业本质,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8年保监会70号文件开启了转变之路,建立有序的市场规则,结束非理性竞争,使保险企业开始回归价值经营,开始注重有效益发展、有品质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我国保险业从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的阶段.中国保险企业首先摆脱单纯依靠竞争的传统增长方式,参与到全球保险产业链的价值竞争,进入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各企业将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吸收国际先进保险管理理念和技术,革新原有业务,不断为被保险人提供超预期的风险保障怎么写作,进入到产业链竞争的高端领域.二是我国保险业从价值竞争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阶段.中国保险企业在充分参与全球保险业价值竞争的基础上,创新保险怎么写作理念和怎么写作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发明转化为新的商业模式,为传统保险产业链开辟新区域,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为客户创造保险怎么写作的新价值.三是我国保险业开始价值链的延伸拓展阶段.我国保险行业通过不断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使保险成为社会的全面风险管理者.那时,保险业的业务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卖保险,还包括减灾技术和怎么写作的提供,以及风险教育、培训、救援和安全制度建立等,其全面风险管理怎么写作将渗透于社会经济各领域,产业链不断延伸.未来几十年,保险业将通过自身的经营模式变革,不断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在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集“风险分担”和“风险减量”于一体的新的功能格局.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参数统计分析及政策调整研究》(10CJY017)、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收入分布视角下北京市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变迁及政策优化研究》(2011D005002000002).)

【参考文献】

[1] 王和:创新是发展科技保险的必由之路[J].中国保险,2008(6).

[2] 王小平:灾害频发:主动设防才是应对上策[N].金融时报,2010-09-01.

[3] 杨林:结构风险防范,保险公司有所为[N].中国保险报,2009-12-25.

[4] 欧阳晓红:灾年保险赔付反降,法特瑞“叫卖”灾前预防[N].经济观察报,2010-08-23.

[5] 钱厚琦:事前预防方能更好抵御风险[N].中国建设报,2009-12-09.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