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77 浏览:20963

摘 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有学者提出近期将抓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建立和能否持续运行的关键.本文通过定性对比分析隐性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找出各自的利弊.并建立数学模型,定量比较商业银行在隐性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差异.最终得出我国现阶段应该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的结论.同时,对未来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可能出现相关的道德风险进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关 键 词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比较研究;定性分析;道德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一、引言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金融环境的稳定以及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而借用保险组织形式的制度性安排,是一种具有事后监管功能的保护性措施.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是指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提出或正式建立了存款保险机构的制度;后者是指虽然没有法律规定或正式的保险机构提供保险,但风险发生后往往由政府或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或代替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向存款者支付存款的制度.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学者认为现存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应将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但无论哪种存款保险制度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将两种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对比,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何种形式的存款保险制度更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

二、隐性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

道德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受到质疑的主要理由.其中,银行体系的高风险行为是存款保险体系中最主要的道德风险问题.所以,本文将侧重分析两种制度下银行道德风险的差异.

目前,大多数学者仅对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本文为克服不足,将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构建模型来说明建立隐性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进而比较两种存款保险模式的差异.

1.模型检测设

检测设某商业银行原本风险中性.该银行总投资规模I等于存款D+次级债S.该银行将I投入两种不同的项目中,高风险项目(成功概率为)和低风险项目(成功概率为),项目收益为R.

检测设ρ为银行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μ为政府资助的可能性,p为存款保险机构设置的保险费率, π为银行利润.

检测设rD为银行给存款人的存款利率,rS为银行给次级债券持有人的债券利率,rf为无风险利率.RD为存款人的收益,RS为次级债券持有人的收益.

2.模型分析

(1)当ρ等于1时,该商业银行完全出现道德风险.此时,确定选择投资高风险项目().

①在隐性制度下:(0<μ≤1)

RD等于Drf,即银行支付Drf给存款人,政府不确定是否补偿存款人.

RS等于Srf,即银行支付Srf给债券持有人,政府不确定是否补偿债券持有人.

银行利润其中为单调增函数,即>0

②在显性制度下:(μ等于0)

,即银行支付Drf给存款人,存款保险机构通过银行补偿给存款人.

RS等于Srf,即银行支付Srf给债券持有人,存款保险机构不补偿债券持有人.

银行利润 π1*等于

利润之差

(2)当ρ等于0时,该商业银行完全不出现道德风险.此时,确定选择投资低风险项目( ).

①在隐性制度下:(0<μ≤1)

,即银行支付Drf给存款人,政府通过银行补偿给存款人.

,即银行支付Srf给债券持有人,政府通过银行补偿给债券持有人.

银行利润π2等于

②在显性制度下:(μ等于0)

,即银行支付Drf给存款人,存款保险机构通过银行补偿给存款人.

RS等于Srf,即银行支付Srf给债券持有人,存款保险机构不补偿债券持有人.

银行利润π2*等于

利润之差

(3)当ρ≠1/2时,该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不确定.检测定此时选择投资高风险项目()的可能性为ρ,选择投资低风险项目()的可能性为1- ρ.注意,此种情况下,隐性和显性制度下银行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不同,分别为ρ1和ρ2.

①在隐性制度下:(0<μ≤1)

,即银行必须支付Drf给存款人,剩余由银行和政府共同承担,分担比例依据ρ1和μ.

,即银行必须支付Srf给债券持有人,剩余由银行和政府共同承担,分担比例依据ρ1和μ.

银行利润π3等于 (为简化起见,此处忽略银行的额外支付和补贴)

②在显性制度下:(μ等于0)

,即银行支付Drf给存款人,存款保险机构通过银行补偿给存款人.

RS等于Srf,即银行支付Srf给债券持有人,存款保险机构不补偿债券持有人.

银行利润

π3*等于

利润之差

3.

3.实证结果

(1)将Δ3分别对ρ1和ρ2求偏导,得:

>0,

<0.

故随ρ1上升,Δ3增大,即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随着道德风险上升,银行利润会增大,故银行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会增加;

随ρ2上升,Δ3减小,即在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随着道德风险上升,银行利润会减小,故银行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会降低.

所以,上述模型表明,银行的道德风险会随着隐性保险制度向显性保险制度的转变而降低.故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采取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稳定. (2)令π3等于0得

令π3*等于0得

对比两项表达式可以发现,在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的道德风险与保险费率p有关,且成正相关,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费率p实现银行道德风险最小化.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的道德风险没有定量可控因素,只能通过监管等手段避免银行的道德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隐性还是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都有产生道德风险的缺陷.但存款保险制度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并不会使得道德风险增加.相反,如果制度设计的得当,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业的道德风险.

三、我国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控制

从本文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向参保的商业银行收取保费,同时实行差别化的费率,将有效减少银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采取如下辅助措施,以充分发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

1.保持存款保险机构独立性.保证存款保险机构的相对独立,需要让其承担监督商业银行的部分职能.故我国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时,应考虑加强其对问题银行的干预和处置能力.如我国可采用由银监会组织,由人民银行派驻董事,双方共同组建的方式设立存款保险机构.


2.完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银行和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道德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在部分情况下并不承担自己高风险行为造成的损失.所以,在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时,必须使银行和存款人之间的信息透明化,即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3.杜绝监管宽容.可以借鉴美国的监管方式,一方面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对不同资本充足率等级的银行规定监管的强制性条款和选择性条款.而且随着银行资本状况的恶化,原先的选择性条款也将成为强制性条款.另一方面实行最小成本的关闭,应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到资产总额的具体比例做出明确规定.

四、结语

相比于隐性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抑制道德风险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还能通过银行内部监管和实行差别费率等外部监管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和效率,从而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

鉴于我国即将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此时对存款保险的外部约束机制设计和对配套制度的完善则尤为重要.良好的制度设计完全可以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银行道德风险的产生,进而实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效运行和国家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