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卖债避祸保险赎回债基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02 浏览:15696

“由于代持行为是行业潜规则,债券投资经理人人自危,纷纷抛售,短时间不会放大杠杆进行债券交易,债券市场会相对萎缩.”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最担心的是,去年火爆的固定收益生意将会衰败.

有人辞官归故里,也会有人连夜赶科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保险、券商等机构纷纷减持债券、赎回债基的同时,也有部分机构看好债券市场,趁机抢反弹.

券商自查丙类账户

在此次债券风暴中,被调查的对象多出现在券商,案例有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原总经理杨辉、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原副总经理薛晨、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原副总张守刚等.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三家券商,无一例外地和涉事个人划清界限,纷纷表示与公司无关.

中信证券对外媒体的公告是“杨辉系因个人原因接受相关调查,未涉及公司,对具体情况不了解”.据了解,中信证券已经发布内部通告,对杨辉除名.

西南证券对外口径是,目前尚无监管部门介入西南证券对薛晨调查的消息,公司在这方面也无需要披露的信息.

江海证券则公告称,张守刚早在去年12月已经离岗,今年1月份已自动离职,他被调查事项发生在就职前,和公司无关.

除了这三家公司极力撇清,其他券商也人人自危.

4月19日,北京证监局发文要求辖区证券公司开展债券交易业务自查工作,重点关注代持业务规模、交易债券种类、交易对手的性质和信用等级,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通过丙类户进行代持养券的行为.不少券商因代持交易风控流程不严向监管部门作出解释和检讨.

北京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风声比较紧,对公司进行了自查,对于以往代持的债券进行了清理,现在投资都比较谨慎了.”

不过他也告诉记者,债市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市场,不会影响长期投资的决定.前期银行理财产品“8号文”清理非标资产,增加了债券投资需求,过一段时间,债市会逐步恢复正常的交易秩序.

保险公司躲过一劫

相比券商、基金,在债券市场中,保险公司也是举足轻重的机构,但是受到的冲击最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投资者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公司代持违规比较少,虽然有大量的资金持有债券,但基本上持有到期,不会频繁地扩大杠杆.杠杆率通常比较低,仅有1.1倍,也就是说写100元的债券,最多能放大到110元的债券.

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保险公司即使代持,也不会像其他机构那样无限放大杠杆比例.部分保险公司会将债券代持后扩大的资金投资权益市场,博取相对高收益.

除了杠杆率低外,上述人士还提到一个原因,即规则的问题,保险公司没有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资格.以前保险公司有过交易资格,但是拿到资格后,保监会说还没有制定细则,不能参与.所以保险公司规避了这部分风险,在债券风暴中躲过一劫.

其三,保险公司对于收益率要求没有那么高.在他们的机构持券名单上,主要是高等级信用债,在点位上套利不容易.

部分机构趁机套利

在这场风波中,各类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遇到了难题.

自去年以来,固定收益产品不仅成为公募基金发行的主力,也成为券商资管重点开发的领域,很多的发行都能达到几十亿元的规模.但由于债市风波,很多持有人心存疑虑,机构投资者也开始提前赎回.

近期有消息传出,平安保险清仓了债券基金.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近期也在抛售债基.

根据保监会相关细则,如果哪只基金受到监察机构的处罚,直接就要被放进保险机构的“禁投池”,这就会导致处罚之后,相应的基金有可能进入“禁投池”,进而引发保险机构的赎回潮.因为机构在债基、货基里面的参与量比较大,基金为了保证流动性,就不会顾及债券亏损,而会看短期内能不能抛掉债券.

代持在债券上涨的情况下问题不大,但下跌时,由于是杠杆操作,会加速机构的抛售,债市的压力很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债券从业人士都很悲观,相反有人认为,这是趁机吸纳的好时机.

一位公募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债券市场由于前期上涨得太厉害,没有什么配置价值了,原本就面临调整,这次检查风暴恰恰给了债券市场一个调整的导火索,最近下跌反而让债券市场有了交易性机会.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出事”的基金,短期波动并不可怕,很可能马上弹回去.相反,这两天应该赶紧申购,等到赎回潮过去后,就会恢复,短期能套利1%、2%的机会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保险、银行理财、券商对于债券的配置需求还是很大的,这决定了债券市场不可能持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