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关问题的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12 浏览:35142

摘 要 :在十几年前,我国开始建立统帐结合的社会保险模式,至此之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开始向积累制的转变,与原来的现收现付的模式不同,新的模式具有很多有点,这种制度的变化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且在其中会带来许多的问题,文章针对我国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着很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社会保障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在我国建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我国的社会以及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对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同时对于在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当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看到取得的成功的同时,还需要清醒的看到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的制度的发展.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的办法.


一、职工养老保险模式

从当前的各国的情况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两种基本的模式.现收现付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利用目前在工作的一代人缴纳的费用来支付上一代的养老费用;但是基金制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这种制度是将职工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存放在一个账户中,这笔钱等到职工退休之后就会成为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用来支付职工的养老费用.纵观整个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的模式不用刻意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分成三个不同的模式:

1.国家统筹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中国在解放初期就是采用的前苏联的养老保险模式,在当时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保障了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同时有很好的稳定了社会的劳动人口.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传统的保险制度也已经开始不适应现有的社会,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主要的短处有:首先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这种模式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完全由企业和国家在背负这么多的资金负担,而且将会越来越重,显然是不合理的;再者就是这样往往就加剧了职工对于企业的依赖,容易导致在人力资源上的巨大的浪费,人才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最大的提高.

这种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劳动者本人不会为自己的养老保险付出任何的代价,因为根据的国家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一旦丧失劳动的能力,企业就必须无偿的为离职的企业职工提供养老的费用,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多是国家的财政支出或者是来自企业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养老保养的模式肯定就不适合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2.强制储蓄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保险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负担,因为强制的储蓄养老保险模式主要的参与者是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国家并不给予任何资金资助.主要的形式就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各自付出一定的费用,存入一个固定的基金中,等到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劳动者就可以启用基金当中的养老金用以支付自身的养老所需.这种保险模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在新加坡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很好的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养老问题,同时国家的负担也不是很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效果非常的理想的模式.但是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这种模式往往就是行不通的,因为劳动者的能力不够,达不到要求,这样就会导致资金出现很多的问题,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3.投保资助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保险的模式是目前大多数的国家采用的养老保险模式,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是保险的投资者,无论是没有在职的还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属于这个范畴.一般来说,在职的劳动者是将自己的工资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给社会养老保险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将职工的资金储备起来.同时雇主和企业也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为企业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当然企业和员工之间缴纳养老费用的比例在哥哥国家是不同的,有的国家的会比较的高,有的则不一样.一般来说这种按照投保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养老金分成为普通养老金、雇员退休金和企业补充退休金三个不同的形式.相对于其他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养老保险模式具有很多的优点,主主要就是它更加的科学合理,更加的适应现在市场经济下社会的需求,但是同时对于资金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投保的各个方面进行同理的配合,调动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要,加大社会的覆盖面.

二、当前职工养老保险机制出现的问题

1.退休年纪

目前我国职工退休年龄基本上仍执行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的规定,但当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现在己经超过了72岁,而且还在继续延长.另外,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致使初次就业年龄的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相对缩短,使提高退休年龄成为必要.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在职职工的养老负担加重,延迟退休既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年限,同时相对缩短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因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作用是十分显著的.目前,一些地区为了减员增效,提高青年的就业比例,放松了对于职工提前退休的审批尺度,但是却把当前的就业压力转嫁给了将来的养老压力.所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另一方面要延迟退休,具体方式可分为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和设定弹性退休制两种.前者可在一定的期间内,逐步将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男职工65岁、女员工60岁,或者将退休年龄盯住社会平均预期寿命,将退休后的余命控制在10一巧年内.后者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允许选择退休或选择继续工作,但是鼓励继续工作,在领取养老金时,提前退休的人员不能获得全部比例的养老金,而延迟退休的人员则能得到一定比例的奖励. 2.缴费情况问题

在2006年之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基本上还是属于现收现付制,只是在名义上达成了基金累计,这主要是因为基本个人的账户都是处在空账状态,对于养老基金并没与产生正真的积累,只是在不断还以前的旧账,因此在这个阶段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没有被提上日程.在2005年12月3日颁布新决定,慢慢的个人开始有了一定的资金的积累,这个时候这些资金的保值以及增值问题就慢慢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由于个人的资金额度不断的增大,正特的基金规模也在不断的做大,面对巨大的压力,因此就需要拿这些资金进行投资.通过投资来保证基金的不断的增值.我国目前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面的规定还是一片的空白,但是一般来说都是对于这部分的投资要求的比较的严格,主要就是用来购写国债和银行的债券.对于这部分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措施来进行规范,这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行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老年人的生活更是令人担忧,在原来的养老保险基础上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的,职工在早年给社会创造出了很大的价值,现在年老体衰了理应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照,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国家的兴旺.

3.养老保险的待遇差别问题

和事业单位相比较而言,在养老保险的待遇方面一般的企业的待遇要差很多.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机制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依然运用的是以前的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再者就是资金的来源一般都是政府出资或者是单位自身筹集,保障的基金有财政安排,职工个人一般不需要缴纳任何的费用;最后就是一般都是按照工作的年限来进行养老金的发放,一般来说退现之前的薪酬就决定了退休之后的待遇,而且工作的年限越长养老金的比例也就越高.目前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和不断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单位的退现人员的老年生活.但是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种机制下隐藏的深层次的问题就逐渐的暴露出来了.主要的表现就是企业的退现人员的不满,因为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相比,在保障的方式以及保障的效果来说两者的差距比较的明显.在同等的学历、经验以及职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养老保险明显要差很多,很多的企业离退休职工都存在不满的情绪,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出现相应的问题,一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变的很差,甚至有离职的倾向,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政策,确定好不同职工的退休后的各项保证制度,不能把给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待遇,这样就势必对一些人不公平,他们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这就要求要做好养老保险待遇差别方面的工作.

三、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建议

1.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

规范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对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工作.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开始了改革的步伐,而且改革取得的成果喜人,但是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是很规范,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集中解决在实行制度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隐性的债务问题,隐性的稳定问题,都是亟待去解决的.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很多的地区已近开始针对个人账户规模进行了缩小,对于财政,需要加强其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倾斜,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经过相关专家的不断的考虑和评估,已经相应的出台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法》、《养老保险法》等法规,这些法规都很好的规范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对于隐性债务问题要认真对待,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的转轨,才有可能用统账结合模式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加快推进部分国有资产向养老保险基金转化

在旧制度下,很多原来的来职工的养老费用成为了现在的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慢慢的将部分的国有资产转变成为养老基金,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隐性的债务问题,具体的方法有:

(1)将国有企业改革成为股份制或者是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评估国有企业,并让职工持有企业的一定比例的股份,这样既解决了职工的养老问题,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在进行企业的兼并以及破产拍卖时,企业老职工的历史隐性债务作为一个部分参与到评估,并且要求进行优先补偿.

(3)将现有国有企业传统上的一些配套的设施和机构,比如说医疗、住房、学校、幼儿园、食堂和旅社改造成为福利性设施,或者是作为商品进行公开的拍卖,所得的价值纳入到社会的保障部门,用来补偿隐性的养老基金债务.

3.保证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积累的数额将会原来越大,如何让这些积累获得更大的回报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回报率的问题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养老基金的可持续的发展.在确保养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对基金进行高效的投资运用,进行广泛的投资活动,将基金的投资回报努力提高到最大的限度;最后即使向投保人公布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效果,接受监督.这样,就可以增强投保人缴费的信心和积极性,降低保险费率提高的压力,增强基金平衡的能动性,这样不但能够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而且也会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向上发展,这是民心所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四、结束语

养老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的重大的问题,如何做到公平同时有保障退现职工的权益以及晚年的生活质量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当前的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多的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对于制度的改革的最好的方案,正真让离退休的职工在晚年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