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缺失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69 浏览:57531

摘 要 :我国目前的健康保障体系存在着总体结构不合理、商业健康保险所占比例偏低及发挥作用偏小等问题,这与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缺失直接相关.本文对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欠缺造成的发展不足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就如何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建立商业健康保险的主体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健康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8-0085-04

一、现阶段我国健康保障体系基本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表1与图1直观地展示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总支出的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卫生总费用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1990-2005年十五年间,基本上每五年卫生总费用就要翻一番左右,尤其在1990-1995年五年中,卫生总费用增长了近两倍.

这里特别要关注的,是卫生总费用的结构变化.从表1、图1与图2中我们看到的一个显著事实是:曾经占据卫生总费用绝大部分比例的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两项占比明显下降,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占比则显著上升.

这样的健康保障体系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会引致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由于健康医疗支出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当个人在健康保障方面需要承受很重的经济负担时,不可避免地会加重心理压力而致使不敢或慎于消费,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结果便是社会总需求不足,并由此对经济增长形成抑制影响.另一方面,当一笔大额健康医疗支出成为当事者无法回避的现实时,其结果很可能导致当事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这对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构建无疑会形成负面影响.

改革和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是世界各国都面对过的重大课题,为此也进行过多方面探索,一个共同经验是,很多国家通过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使商业健康保险成为该国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从表2我们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法国和荷兰等,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已达到覆盖全部人口的高水平,美国也达到80%的高普及率;这些国家商业医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多数都在10%以上(瑞士和澳大利亚略低,但也在5%以上),美国和乌拉圭更是超过3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尽管自本世纪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有了较快增长,但始终没有超过4%的水平,最近几年一直在3%左右的水平徘徊.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显然还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

完善我国健康保障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来减轻居民个人健康费用负担.但是,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还很不充分,商业健康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还很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预测,至2008年,我国健康保险市场有1500亿~3000亿元的规模.而事实上,我国至2007年健康保险费收入仅为384.17亿元.一方面是巨大的商业健康保险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是相对滞缓的商业健康保险供给.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就在于商业健康保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缺乏主体地位并由此导致发展不足,由此也阻碍了商业健康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作用的发挥.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及其后果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至今还游离在健康保障体系之外,由此也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1.主体地位欠缺使商业健康保险无法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导致产品开发受限.

医疗怎么写作是一个垄断性很强的行业.首先是技术型壁垒,从事医疗怎么写作工作的人员,第一步需要接受规定的教育、培训和实习,真正从业后,还需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以一般人无法轻易进入到医疗怎么写作行业.由于高度的技术垄断性,人们无法确知医疗怎么写作者提供的医疗怎么写作是否恰当,是否存在过度医疗.除技术垄断外,我国医疗行业还存在人为的垄断风险.这导致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垄断利益则不断膨胀.于是,一方面,健康保险的赔付率节节上升;另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人对开发其他老百姓有需求的健康产品反而望而却步,大大影响了商业健康保险作用的发挥.

2.主体地位欠缺使商业健康保险无法有效调控医疗资源.

我国一方面存在医疗机构规模上的垄断,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为全民或集体所有,私营、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所占无几.另一方面还存在政策垄断,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理单位一般局限于全民或集体所有医疗机构,所以这些医疗机构具有政策法令上的天然优势.同时,目前我国对某些行业进入医疗行业仍然有限制,比如现有法律就不允许商业保险人投资医院.在种种限制下,商业健康保险人无法有效调控医疗资源,无法与医疗机构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无法在事先、事中和事后对医疗怎么写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审核和检查,保险人因此也无法有效控制风险,这些因素都导致保险人运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大大提高.主体地位的欠缺使保险人很难突破现有医疗体系来有效规避原有的医疗风险、重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名正言顺地为老百姓安排健康保障,这给商业保险发挥健康保障作用带来了阻碍.

3.主体地位的欠缺使商业健康保险无法获得政策法令鼓励和支持.

虽然老百姓对商业健康保险有一定需求,但潜在需求要转变为现实购写力,还必须有可支配收入的支持.另一方面,保险产品毕竟属于非渴求商品,很多人不会自行主动购写,有时需要外界因素的激励或强制.很多国家,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都通过制定法律,要求符合规定的国民必须购写相应的商业健康保险.为此,很多国家出台了各种鼓励购写商业健康保险的优惠措施,如美国对雇主为雇员、个人或自由职业者等购写商业健康保险制定了各自的税收减免优惠措施,并以强制性法令的形式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业务.政府优惠政策的推出,一方面增加了购写商业保险的吸引力,同时也提高了民众的购写能力,能有效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推广.我国当前的状况是,国家只对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作出了相应规定,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健康保险的政策规定.而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也并非强制性要求,且很多补充医疗计划是由社保机构来承办,无助于健康保险发挥有效作用.


4.法律法令的空白增加了商业健康保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难度.

信息不对称是保险业永远的难题,特别对健康保险来说,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困扰尤其大.总的来看,保险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由于主体地位缺乏使保险人对相关医疗怎么写作开展全面调查和审核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利用保险合同保护自己利益时,也因为保险法对健康保险相关规定的空缺而使保险人利益受到损害.我国的《保险法》对健康保险投保人未尽告知义务的处理并没有明文条款.尽管判例法系国家通过保险判例规定投保人负有健康状况告知的义务,但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保险人引鉴国外判例未必能为法庭所接受,法庭最后可能作出有利于投保人的判决,保险人以法律手段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意图也因此可能受挫.

三、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1.国家通盘考虑健康保障需求,以立法形式推动商业保险进入健康保障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往往通过立法形式并采取具体措施来借助商业健康保险力量建设国家健康保障体系.第一种实现方式是,规定国民必须购写相应的健康保险.如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法》(The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Act of 1973)要求确保雇员有可自行选择参加健康维持组织的权利;德国规定所有公民都必须参加健康保险,其中约有20%的高收入或自雇家庭选择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1996年瑞士实施强制性健康保险,并要求保险公司一旦承保要保证续保,商业保险人同时为高收入者提供补充健康保险.第二种实现方式是,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民众购写健康保险.如美国对雇主为雇员购写团体健康保险、自由职业者以及其他个人为自身购写健康保险都予以税收减免,对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采用较低的营业税税率,对健康险本身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澳大利亚政府对民众的私人健康保险费给予折扣优惠,而对没有购写私人健康保险的高收入者则实施加征1%医疗保健税的惩罚措施;瑞士的健康保险费用可享受税务减免,同时,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收入补贴来帮助低收入者购写强制健康保险.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入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也需要由政府力量来推动.一方面,政府应采取立法措施来确立商业保险人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需制定切实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2.国家适当开放医疗资源,鼓励商业保险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健康保险如果不与医疗怎么写作提供者的利益关联起来并对其形成一写作约,很难将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为此,很多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人发起并逐步建立起以控制医疗怎么写作提供者行为和实施预付款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维持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0),实践下来取得了较好成效.HMO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将建立健康维持组织作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战略方针”来推动;1973年,尼克松总统签署的《健康维持组织法》规定在经济上支持健康维持组织的发展.其二是HMO具有调控医疗怎么写作提供者及其行为的能力.HMO拥有自己的医生、诊所或医院,HMO的医生主要是初级保健医生,HMO可对其医生雇员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管理;HMO还与医师团体或独立开业医师或独立开业协会签订协议,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医疗怎么写作,HMO都有明确的就诊制度,严格控制投保人的就医行为和医师的治疗行为,比如投保户只能去HMO指定的医院或医生处看病,如要选择医生,需要承担较高的自负额,所有的医疗需求必须先咨询初级保健医生,如果初级保健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转给专科医生,而专科医生的很多医疗方案还需征得保险公司的同意.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要获得良性发展,控制医疗成本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借鉴HMO的做法,允许保险人合法利用医疗资源.为此,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与健康保险人开展合作,并通过适当方式将目前相对分散、力量单薄的健康保险人联合起来,以增强健康保险人同医疗机构展开磋商的能力.同时,为真正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人对医疗怎么写作的监督和管理,还需解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行业的法律障碍.

3.商业健康保险人提高风险控制技术,创造自身的主体地位.

健康保障体系要顺利和持续运行,有赖于成熟的医疗风险控制技术.目前,世界各国较多采用的医疗风险控制技术是相关诊断人群收费标准(Diagnostic Re-lated Group,DRG),即根据年龄、性别和治疗费用等因素划分每一相关诊断群,将每一相关诊断群的病情分级确定其平均医疗成本,制定相应的付费标准.另有一种费用控制方法是资源基础性相对价值计量法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它是根据医疗行为使用的资源成本来确认每个医生或医疗怎么写作提供者提供怎么写作的相对价值.挂号费、诊疗费和医师职业责任保险费构成资源基础性因素,这些因素被转化成相对价值单位后再乘上每年更新的转换系数就成为应该向医疗怎么写作提供者支付的金额,这个金额还根据不同地区进行调整.美国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和几乎所有的健康维护组织(HMOs)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医疗费用控制问题,尤其需要提升这方面的技术.商业健康保险应积极配合、支持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从整合医疗信息开始,深入研究相关控制医疗和就医行为的技术,改变医疗机构在定价上的垄断权,并建立有效的就医行为监督机制,提高整个健康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藉此,商业健康保险将逐步创立和体现其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4.政府有效监管健康保障提供者,保证健康保障体系的安全运行.

健康保障提供者的科学、规范操作是健康保障体系安全运行、百姓获得全面健康保险的保证,政府部门应对健康保障提供者予以有效监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9月颁布实施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保险人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作出了管理方面的要求.政府对希望进入健康保障体系、申请经营健康保险的保险人应进一步规定相应的准入标准,同时还要审核商业健康保险人的经营目标、业务规划、资金运用、技术实施等,并在商业健康保险人正式开办业务后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商业健康保险能够切实履行提供健康保障的职责.对商业健康保险制订科学的监管制度并确保其贯彻实施,是确立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姜天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