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25 浏览:119898

一、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设计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最有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作为理科学科,教师习惯分析归纳,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但也往往忽略人的内在需求的重要性.如何把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意识激发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问题或者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参与猜想,把已学的知识都调动起来,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以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构建知识猜想的理论体系,形成一次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因此,我在《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原电池》一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尝试,大胆改革书本中的实验方式,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增加趣味性实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由原理到设计,逆向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完成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认识.应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我们不仅能判断电极产物、电子转移、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还能设计原电池,甚至今后还能发明性能优越的新型原电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

高三学生已通过新课掌握了原电池的初步知识,但缺乏深度和系统的理解,对电池的实际应用及前景了解不够.为突破这一难点,对常规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和补充,给学生的能力发展、个好留下空间,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课前发布与原电池相关的小课题,鼓励学生网上查资料.设计原电池这一环节,在学生已经具备物理电学、化学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整体上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原理并不太困难,但要把氧化还原反应整体拆开,分别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方面去理解电极反应,进而设计原电池,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学生在思维方法上要变形转换,灵活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思考合理选用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合理的原电池设计:二是再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电极反应用于设计原电池颇有难度.所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原电池的设计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和顺应原理,既要注意原有的氧化还原知识理解和转化为电极反应(氧化一还原),又要改变和完善原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通过拆分理解,加强电极反应知识的灵活应用,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更深刻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设计原电池的依据.设计原电池,体验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统一是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巩固和提高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充分发挥实验的感性支持功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用事实说话.

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是知识与能力、科学与人文的极佳结合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知识特点进行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注重其内在实质,从原理上理解,又要注重实际应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恰当使用多媒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应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原理设计原电池.本节课教学内容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是重温原电池原理;二是应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原电池;三是原电池与STSE;四是原电池设计实践活动.问题激疑一实验探究一分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思维的能力.利用实验设置疑团,提出问题,把实验展开、深化,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思考.动口讨论,归纳总结出概念和规律.使实验变得富有探索性和启发性.师生之间围绕设计原电池这一重点开展的实验探究,对学生一时不易或不能理解的问题以及需要深化的概念.教师要讲并且要讲透,每一个关键性问题都要总结和落实.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提出问题一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应始终处于思考、探索的学习情境中,要确保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4.教学过程流程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以实验教学为主的特点,本课选取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灵活地应用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设计出原电池,提炼并设计出原电池的规律和方法.以下为问题解决模式的基本流程和本课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程理念是根基

新课程理念是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内容是不断生成的,科学探究将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学生主体性的根本内涵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中,学生是第一主体,教师是第二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展开.教师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负责将知识“打开”、“简化”,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设置好学生能够进行思维与推理的“脚手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经历知识及有关规律形成的心理历程,将方法寓于教学过程当中:努力实践夸美纽斯提倡的“教得少,学得多”,让学生自己走进“森林”,在课堂上提倡“每个学生有事做,尽量让每个学生做”.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提问:“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获得了什么信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各具特色,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