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缺乏独立能力的成因与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98 浏览:44224

摘 要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但是检测如人没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但在初中阶段缺乏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的学生不在少数.

关 键 词 :初中生; 独立思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50-001

我通过观察与思考,认为初中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年龄较小,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缺乏独立思考的坚实基础

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3岁到1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是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生活经验少,比如当学到质量、速度、温度、热量、功等物理量时,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估测题:一热水瓶水大约有多少千克?人步行一分钟通过多少距离?洗澡水大约为多少度才能不冷不热?等这些问题就物理学本身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学生遇到它,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手到擒来.因为他们几乎从没烧过水,走过路却不知道一步有多长,爬过楼却不知一层楼有多高,对温度、冷热更是没有感知等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他们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初中生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是应该说他们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而在家长和老师眼里,总是觉得他们都还是纯粹的孩子,往往事无巨细统统包办,扼杀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我们老师和家长惯出来的.

2.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忘记了其实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远比让他们记住某些知识重要的多.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中学校长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他所教的同学在高考中化学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些同学绝大部分进入了大学的不同专业.一年后这些同学放检测回乡后纷纷来看望这位校长,他突发奇想,拿当年高考的化学试卷对这些同学再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平均成绩只有16.3分.所得分数主要是与化学思维方法有关的内容,换句话说具体的知识和运算方法几乎遗忘殆尽.从这个例子笔者看到知识的记忆只是暂时的,然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

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我们今天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试想对于在这种处境中的人如何能具有思考的能力?而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给学生们总结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经常告诉学生能牢牢记住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比较重力和压力时,因为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总结“只有单独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的大小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如此种种,教的时间越长我们的经验越多,学生得到的现成的东西越多,自己思考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因为我们总结的东西毕竟要比学生的全面精辟一点,所以他们也不再需要自己去思考,使他们养成“拿来主义”的懒惰习惯,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的功能在无意中逐渐丧失.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

时代在发展,时代呼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习型人才,人不可能一辈子不脱离学校,大多数时候的学习需要自学,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缺乏自学能力,这是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


现在看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思想呢?

1.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激发独立思考的热情

就初中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检测如我们能适时抓住他们的这一点,一定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独立思考的热情.

八年级的第一节物理课——“有趣的物理现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张狭长的小纸条压在粉笔下放在讲台边缘,要求学生把纸条抽出但粉笔不能倒.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失望之余都希望知道怎样操作,此时我轻描淡写的用手指抽打了一下露出台面的纸条,纸条飘飘摇摇的落到了地面,学生几乎都没回过神来一致要求再做一遍,再次成功之后教室里一片惊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不需我的指令,学生自发的热烈讨论,不需要他们讨论出严谨的答案,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与探究也就足够了.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容置疑,我们是要考试的,我们是要对学生负责的,但是剥离物理的本质,把它幻化为一道一道习题,这明显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在“粒子与宇宙”这一章中,宇宙的形成只需学生知道“宇宙大爆炸”这一名词,其余在考试中基本不做要求,但这里的内容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心向往之的,所以趁周末给他们布置了任务:以“我们的宇宙我们的家”为主题分组在课上展示.各种关于宇宙星系的知识通过学生们自己展现在大家眼前,每一组都把课件做的美轮美奂,相信在了解宇宙的过程中他们也是经历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居高临下的把握考试,有时我们会增加知识内容,这就使45分钟显得那么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我们现在应该明确究竟是教给学生有限的知识重要还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后者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一节复习课上,请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比较豆浆和牛奶的密度.提出问题等了一会立刻让学生回答,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出一种最常规的方法:利用质量、体积求密度.考虑到是复习课时间紧迫便想自己一一讲解,但是转念一想都是我讲会有用吗?还是不要吝啬,给他们讨论的时间吧!没想到讨论完之后的回答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由此,我发现有时学生不是真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而是缺乏发挥的空间,倘若我们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从容的课堂环境,他们完全可以闪出思维的光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