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结构引水入渠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87 浏览:5719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项事业都在进行着改革,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但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的当代大学生,为其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并形成新的特点,这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的当代大学生,为其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现供参考: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热点导入

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2.用疑点导入

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3.用材料导入

材料不仅源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中搜集.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巧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当有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时,这时老师应先表扬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会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

2.设疑引思

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与答案内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创新精神.

三、轻松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简化“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然而,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以一定的学习方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陈世武,1972年4月10日出生,福建建阳人,现工作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