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学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886 浏览:132398

摘 要: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怎么写作.本文将主要探讨数学学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 键 词 :数学学具;小学生;兴趣

学具是指学生学习时的用具、学具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科学地使用学具进行教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又可以使原本感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易于掌握[1].


一、有效使用学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教学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务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脑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左右半脑的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脑功能存在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二、学具的使用要注意时机,总结学具使用方法

学具操作的目的不是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而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其难点,并使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认真体会各个数量间的变化过程,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体会的过程中就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运算法则,实现学习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注意预设和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预设学具使用的时机和策略,并确定使用步骤和规则,设计使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的问题[2].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动手使用学具,指导学生在学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具的使用有针对性、目的性,有实效.完成学具的使用过程,总结学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具的使用技巧,是学具使用的最终目的.学生对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结合学具的使用过程,归纳总结问题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把问题和学具使用过程相脱节的问题,他们无法用语言对这一数学过程进行正确叙述.要想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学生使用学具时要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计算原理,一步步、一句句教给他们,使他们养成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在课外实践中巩固学具使用过程中所学知识

学生在课堂中科学使用学具,能够深刻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的实践能够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念、在“认识钟表”时,课堂中,教师可以拿自制的钟表模型,让学生感知秒、分、时的差别.然后让学生在课外对钟表进行观察,并切身感受时间的长短,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见,科学使用教具和学具,能够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能使知识由枯燥抽象变得简单、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教具、学具的数量、操作应该逐渐减少,以至淡出.因为,科学使用学具的目的,是用直观感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随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具己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只需调动心中的学具就可以轻松、快速地解决,实物学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3].

四、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3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3个角、3条边和3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结论

总之,学具的科学使用能够帮助低学年段学生把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科学选择使用不同的学具,通过观察、了解,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学具,以满足不同层次每个学生的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