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的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60 浏览:131887

[摘 要 ] 课堂讲授法是心电图学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搞好课堂讲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大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看、做、论”等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 键 词 ] 教学质量;心电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17-02

心电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学习的“注入式” 教学法.近年来,尽管各高等医学院校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试图将“学导式”、“启发式” 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之中,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课堂中,仍然是在“学导式”、“启发式”外衣下进行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法,实际上仍未摆脱中心化、呆板化、形式化的三化的困扰[1],学生存在“上课难听懂,看书难理解”的被动局面[2],既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培养.为了培养智能型的医学人才,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笔者近几年来将心电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智能培养等问题综合起来加以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如下教学体会,供同行参考.

1.重视基本知识,讲好第一堂课

心电图教学的第一节基本知识《正常心电图》是全篇心电图的基础和高度概况,其内容包括心电图的概念、心电产生的原理、导联的连接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日后能否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电图诊断,主要是看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由于教材编写体例的缘故,所涉及有关的心脏解剖、生理和病理的基本知识不可能一一尽列,而任何一门学科,其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自身内容的联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3].因此,如何讲好第一节课显得至关重要了.设计好这堂课的教学内容.①复习有关的心脏解剖、生理和病理的基本知识,不能一下将正题引入抽象难懂的心电图知识,应从心脏的结构、传导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引出心电产生的原理和心电图的基本概念,再到导联的连接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免除学生刚一开始接触抽象难懂的心电图知识时易产生的恐惧心理.②教会学生分辨心电图的知识结构.每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且其内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构成了特有的知识结构.正常心电图这一节其基本理论是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的关系;基本知识是正常心电图包括的波形命名、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基本技能是导联的连接,包括常用和不常用导联的连接,明了什么时候单纯用十二常规导联,什么时候加做特殊导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心电图的知识结构,运用“掌握、熟悉、了解”教学质量标准进行定性定量检查,以使学生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心电图的知识,便于记忆和促进知识迁移和提高学习效果.③介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是极其重要的,这就等于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学生.心电图学的内容庞杂,名词繁多,更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对枯燥的内容,开动脑筋使之趣味化,发挥“多动手、多动脑、多复习”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讲,第一堂课的印象至关重要.“开场白”必须具备三性.思想性:要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向未知知识的大门,启发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要与本课的内容密切相关,避免牛头不对马嘴,离题万里;趣味性:教学中教师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每个例子都要做到能产生一种吸引人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听课、愿意听课并想学好课的良好心理状态,尤其对于那些抽象的知识尽量在开始时候讲得生动、浅白、易懂,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一种高深难学的畏惧心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

2.把握精讲内容,突出重难疑点

心电图学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在有限的课时下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精讲,该简就简,应繁宜繁,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补充内容的多寡,这样才能避免“吃不饱”或“化不了”的情况发生.精讲就是突出重点,明确概念,解释疑难,把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着重引导学生的思路,起引导、点拨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要突出重点.我认为心电图学的重点因每章节内容不同而各异.例如“心肌梗死”这一章的重点就是“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即了解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及发生的机制,才能掌握随即而来的心肌梗死的分期、图形演变和定位.

其二,要解决难点.对于心电图学中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问题,既难于讲解,又不易被学生所接受,如不正确加以处理,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如“折返现象”是产生异位搏动最主要机制之一,是解释各种各样心律失常的基本原理.由于其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往往在此卡了壳,对于以后所学的早搏、异位性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的理解觉得非常难,更不用说它们的各种心电图特征了.解决了这个难点,对于心律失常的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再者,要阐发疑点.心电图学教材中的疑难之处较多,似是而非,易于混淆.为此笔者在课堂讲授时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阐发,使学生理解透彻,消除疑点,不断深入.

3.直观教学,加强记忆

心电图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学中离不开直观与形象教学.如何将教材与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必须利用好教具(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像),使形象通过感官作用于大脑,使学生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建立起立体形象感,往往比语言、文字的效果要直接深刻得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理论与实践上,可采用如下授课方式:①先讲后看是针对理论性强的内容,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如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向量的形成、心律失常产生的原理等.讲述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体上要有全面的了解,在局部重点内容上要具体掌握,在实践中加深记忆.②先看后讲是针对直观性强的内容,采用首次强烈的印象,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如心电图导联的连接,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看清楚、看明白,在实践中产生印象,帮助记忆.后讲的作用在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小结,从而剔出系统性、规律性、全面性的总结.③边讲边看是针对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内容.如各类心电图特征,这种边理论边实践的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手、脑、眼等感官均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容易理解、掌握快、印象深,既省时省力又效果好.

4.提倡启发教学,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讨论,探讨答案,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对错误的注意引导、纠正;并进行归纳总结,总结难点和疑点.进行问题讨论式的前提是必须督促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没有这个前提,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就无法实现.而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教学,不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4.1 提问法

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和讲授新内容过程中,对以前讲授过的重点,提问学生,借以促使学生回忆,使重点留存在学生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重新活跃起来,防止遗忘.提问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在提问过程中可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法关键在于讲解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和回答中.如讲“早搏”之前提出,房性早搏为什么有房性P波?代偿间歇不完全?而室性早搏为什么没有P波?代偿间歇完全?学生在做了相应的回答后,两者的各自心电图特征和鉴别点就会明了,有关的内容不必照本宣科.

4.2 列表对比法

将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归类,摘其精要,用表格表列出来.此法可将繁杂的材料简单化、条理化,便于学生执简驭繁.如果讲授的内容相近,学生容易混淆或误解,此时利用列表对比法进行比较,突出其特点,更能使学生抓住鉴别的关键.此外,因表格有一定的直观性,可令学生因感知的事物比较具体、生动而使由此形成的记忆表象鲜明清晰.例如讲阵发界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可从病因、起止与终止、心率范围、刺激迷走神经、心律、心室夺获、房室脱节等几方面进行列表对比,突出各点的“精髓”,两者之比,既突出了两者的不同点,也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在对比中会从中概括出一些共性的或者是规律性的东西.如在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早搏、心室肥大、奎尼丁中毒、高血钾、心肌炎(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由于心室壁肥厚、心室内传导障碍及心肌损害所造成心室肌电激动过程延长,导致QRS波群时限延长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实践证明,纵横对比法是一种开阔思维,灵活学用的精讲方法论,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4.3 概括法

在讲授开始和讲授结束阶段,分别将上节课和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提出,把握要点,抓住关键,用简练的语言陈述.概括出来的是知识的精华,具有代表性,容易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识记和保持.

4.4 网络法

将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辨明不同内容之间尤其是论点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其主次,确定其逻辑关系,再用线条把它们联接起来,形成网络.网络具有直观性,使不同内容之间尤其是论点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得以形象地表达,一目了然.网络具有概括性,把要讲授的内容的要点、关键、精华通过“网结”概括出来.网络具有系统性,其将讲授的内容按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它使这些内容互相联系而形成体系,提纲挈领,由此及彼地去理解和记忆.例如讲“心律失常”,可通过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和两者并存异常作为“网结”,再按每一类属下包含相关的内容细分,这样,记忆起来识记快、保持久、再现易,学生也容易弄懂各类心律失常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理解和掌握.

5.作好小结和布置习题,加深理解记忆

每章节讲授结束前,用简短的时间进行小结和拟定习题,并限时完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仅是本节课重点的重复而且是系统的归纳、高度的概括总结,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一个认识的飞跃,把抽象枯燥、复杂难记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系统化.小结可利用图表或歌诀来背、念,帮助学生在记忆中加深理解;而做习题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哪些是重点,而且还起到了促使学生复习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减少遗忘的作用.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识记过后,便开始遗忘,先快后慢,48 h之内遗忘率最高[4].为了做习题收到减少遗忘的最佳效果,应要求学生在48 h内做完习题.

总之,在心电图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或数者并取,或数者穿插,不在于采取方法多少,而在于采取方法是否得当.目的无非是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应用,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欧桂珍,于浩.学导式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0,19(5):38.

[2]王民英,曾建斌.“参与式”教学法在心电图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0,19(4):31-33.

[3]石平.以学论教,重在教学生“会学”[J].医学教育,1994,6(132):34-35.

[4]卢训丛.课堂讲授突出重点的方法[J].中医教育,2000,19(6):59-60.

(收稿日期:200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