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修身是领导干部政的现实选择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46 浏览:106911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历史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帮助.当一个民族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时,将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且强大的民族;当一个执政党不断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治国理政时,将是一个日渐成熟走向辉煌的自觉执政党;当一个从政者善于运用古人的智慧,不断提升从政能力和精神境界时,将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执政有方之人.因而,以史资政、以史为鉴不仅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也是从政者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史学家们为后人留下了《左氏春秋》、《史记》和《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匡扶社稷、普济苍生的治国方略.历代从政者善于读史并用于治国理政.唐太宗善于读史、用史,唐朝社会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治世“贞观之治”,流传下了警示后人的古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朝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满腹经纶,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清朝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政声卓著,成为著名的政治家.我党历代领导人都倡导读史,以史为鉴,以史资政.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党面临着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各种执政考验,应记取执政74年的苏共倒台前车之鉴.领导干部要以史为鉴,建立起理性的文化自觉,通过读史,汲取为官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历史厚度.因而,读史修身是今天领导干部从政的现实选择.

――以史励志坚定政治信仰.纵观历史,凡是在政坛史册中以政绩著称的人,莫不胸怀大志.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中国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就在于在党的历史上始终活跃着一代代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的人,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担当,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超然的革命乐观主义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信念,感召和引领着广大人民.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今天,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下,领导干部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既要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更要从学习党的历史中认识党的光荣伟大,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诚于党,敢于担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彰显生命价值.

――读史悟道增长政治智慧.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凝聚着民族甚至整个世界的文明成就与经验智慧.人们从对历史的兴亡盛衰、前人成败得失的体察、理解之中,增长了聪明才智.作为政治家的丘吉尔首相因有历史学家的睿智,领导欧洲取得胜利;名将巴顿凭借战争史专家的底蕴建立卓越功勋.领导者读史,不仅在于启发智慧灵感,增长政治智慧,而且在于经世致用,将取自历史的思想、知识、经验乃至教训,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明辨是非的素养、察人观事的眼光、鉴往知来的思维、知行合一的能力.

――以史资政树立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从政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战略思维能力取决于思维及视野的宏观性、整体性与前瞻性.领导干部应通过读史,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既能够以宏观的眼光去看历史发展轨迹,从历史中发现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善于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要求,及时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用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审时度势.既要放眼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全国发展大局,又要立地区发展实际,运筹帷幄,谨慎谋划,使工作规划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以史资政,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史修身提升道德品行.从政重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强调从政者要常责己省身.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官员往往通过立言为箴的方法,规劝约束自己,激励警戒后人.《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强调的是修身,其精髓是明新至善.“止于至善”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德期待是修身.《礼记中庸》中所阐述的“慎独”,是儒家提倡的一种自我修养与治世的方法.东汉马融在总结为人处世、居官从政之道时说:“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则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被奉为为官者典范的曾国藩一生廉洁克己,常感叹“居高履危而能善终者鲜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是他的自察自省,使他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古代贤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今天领导干部学习、借鉴,一些领导干部因一时贪欲身败名裂的教训更应汲取.要以史修身,不断锤炼党性,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员的高尚品格,切莫背弃党和人民.

――以史为鉴履行党的宗旨.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在抗战胜利前,曾向提出了历史周期律问题,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乃至国家,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难长期的兴盛下去.答道建立的社会通过建设可以跳出该周期率.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问题依然是今天作为执政党的中国乃至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思的问题.回顾建党90周年、执政62年的历史,中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要继续执政、长期执政依然面临重大考验,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牢记载舟覆舟的古训,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作为党和人民意志的承载者和执行者,肩负历史的使命、民族的使命,在读史中要学会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脉络,以前人之力来把脉当今时代,不断增长政治智慧,提升执政能力.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必由之路,也是使命制约下的一种自觉、自律和自发,更是关乎我党长期执政、永远执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本文责任编辑 范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