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6 浏览:9377

摘 要 :所谓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开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加上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进行的简单介绍,仅供商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进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尤其是中学数学教学,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因为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而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或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创设的一种氛围,且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形成.如:在学习《圆》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圆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仍然可以和原来的圆重合,这就是圆的旋转不变性特点,依据圆的这种特性可以得出另一个性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而什么是圆心角呢圆心角定理又是什么利用它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后,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学生高涨,最后得出结论.而且只有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有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形成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

初中数学研究学习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要提高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可以采取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情况下,开展探究性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一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让每个小组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说明各个定理是真命题,然后由其他小组举出反例,若是其他小组不能举出例子证明此定理是检测命题,并让各小组讨论此定理到底是检测命题还是真命题,让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想象,举例证明是否正确.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HL是否能用于所有的三角形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了又一次的讨论中,最终学生发现.HL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Rt三角形)中.在学生进行完定理的讨论后,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讨论,三角形全等可用于生活中哪些事例中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学生对HL的正确应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而且还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最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正确地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结论和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的知识点和错误率较高的题型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且通过教师的总结归纳,尤其是初三复习阶段,教师的归纳或是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整理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各章节进行系统的复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并且教师对于讨论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平时被大家称作是学困生的学生,如果他们表现突出的话,教师一定不要吝啬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肯定,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而且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的评价,要看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教学,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知的精神,而且它的评价重点放在考查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他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增加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弯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