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案例驱动教学提高中职法律课教学实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40 浏览:121131

摘 要:中职法律常识是兼备理论性、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为了克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弊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法律常识教学的实操性和实效性,笔者对新型的案例驱动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出中职法律课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法律 案例驱动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72-02

中职法律课案例驱动教学法是指在中职法律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在课堂上引入恰当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案例中所涵盖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设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充分发挥教学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前准备、分析思考、分组讨论、旁听案件审理、扮演庭审角色、撰写分析报告或实践总结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案例驱动教学法就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融合体.中职法律课理论性内容多且抽象,如果按照“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深感枯燥乏味,导致教学实效性差.为了实现中职法律课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对新型的案例驱动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出中职法律课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此粗略地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中职法律课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做好课前准备

为了在中职法律课顺利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法,师生均应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一方面,教师课前精心选择、剖析案例.课前, 教师的重点工作就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选好案例后, 深刻剖析案例,把握关键案情,明确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以及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向学生印发案例材料,为引导、启发、驱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或开展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案例.中职法律课教学的特点在于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阅读案例材料.对于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例,要提前做好准备, 带着问题上课, 避免课堂上陷入被动局面.

2.教师展示案例

教师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案例.教师所展示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新颖性, 力求贴近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例如,有些同学认为,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不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只要能够获得口头商定的劳动报酬就行了.于是,在讲授“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关内容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某中职毕业生因未签劳动合同而遭遇欠薪事件但告状无门”的案例.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在找到工作后,一定要与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正式订立有效劳动合同.这样,把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把法律教学过程与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展示案例后,教师要讲解案例,围绕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分析有关案例的目的、要求、步骤和方法, 了解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包括信息资料在内的各种条件.


3.学生分析案情

学生在再次阅读案例材料,熟悉案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从材料中,查找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关键案情, 结合课文中相关法律常识,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分组讨论案例或开展实践活动创设前提条件.

4.分组讨论案例

在和谐氛围中开展积极而热烈的小组讨论是成功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性环节.在分组讨论时, 应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分析情况和见解.同时, 教师要不断地在各组之间巡查,倾听学生的意见,加以正面引导,把一些学生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引导到正确轨道上.例如,在讲授“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内容时,我展示了今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扶不扶》的真人版案例:大街上一老人摔倒,一热心学生上前将其扶起,不料却被老人骂了一句“你为什么撞我?”后来在警方的见证下,并调取监控录像,还原了“老人自己倒地”的真相.展示后,引导、驱动学生去分析、分组讨论“遇到倒地路人需要你帮助时,你扶不扶?”然后,各小组要派出代表汇报各自讨论情况.

5.开展实践活动

为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使中职法律课案例驱动教学显得更为生动、形象、活泼,更有趣味性和实效性,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把各种社会资源利用起来,请司法部门的干警、专家到课堂上举办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和看守所,请犯人现身说法.二是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报告征文比赛和小品表演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法律专题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三是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案件审理.为让学生熟悉一些典型案例及其诉讼程序,教师要联系好法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到法庭观摩法官审理一些疑难、复杂的典型案例.旁听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就有关案件的审理谈谈体会, 并进行总结点评.四是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律师、检察官、法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模拟审判富有可辩性的案件.为突出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仿真性,指导学生熟悉诉讼程序和相关法律条文,选择角色, 搜集证据材料, 分析案情, 制作审判文件,布置场地,等等.在活动中,让各个角色充分施展才华.

6.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围绕教学任务, 结合学生对案例思考、分析、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评价性意见.教师要紧扣分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争论的焦点,运用法律常识加以分析,以中肯、简练的语言向同学们解释自己的见解.在点评总结之后,教师还要布置、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实践活动总结.

二、中职法律课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实效

法律常识是中职学生必修课《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总体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教学总体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引导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中职法律课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实效性在于,有利于教学总体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

1.能让学生增强求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求知,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增强求知,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为乐,从而获得优良教学效果.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在“依法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的教学活动中,我选用了优秀校友在经济活动中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正面案例和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通过行贿进行违法经营的反面案例.展示案例后,摆出问题,明确任务,驱动学生解读相关的法律条文,围绕案例分组讨论,运用法律常识去思考、分析问题,各抒己见.我之所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为了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情况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探索,从而满足其求知,激发其学习兴趣.

2.能让学生形成学法、懂法、守法、守公德的良好风尚

在法律课中,教师按照认识规律的要求,结合一些社会影响大的具体案例,充分调动学生教学主体作用,启发、引导、驱动学生去学习、探索法律问题.如在教学中,我引入了“药八刀”的案例.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救助伤者,反而凶残地将其杀死.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影响.药家鑫事件是个案,但教训是深刻的,它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观念方面的问题,反映出少数师生中存在的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的问题,引起学生去关注、思考.通过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法,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形成学法、懂法、守法和讲道德、守公德的良好风尚,养成崇尚文明礼貌、崇尚高雅理性、崇尚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