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进程的国际比较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26 浏览:132185

【摘 要】通过构建产业结构演变系数公式,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及印度等国产业结构演变轨迹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五国产业结构演变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的一般规律,但在各阶段发生的时间点、各产业占比、完成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

【关 键 词 】产业结构;演变系数;工业化

一、引言

一国经济增长必然伴随产业结构演变,不同国家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程度也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分析各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以及各国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提出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方法作为衡量指标,分析各国产业结构发展轨迹中的差异,以及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的一般规律.本文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产业结构演变系数

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是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作为基准值,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行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相加得出产业结构演变系数.产业结构演变系数主要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并以此来判断主要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进程,基本公式可以表达为:


式中:DCIS――产业结构演变系数;A――第一产业占GDP比重;I――第二产业占GDP比重;S――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在公式(1)中,产业结构演变系数值域为1→∞,当DCIS等于1时,说明一国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第一和第三产业占比非常小,A/I、S/I值接近于0,则此国就处在绝对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中,但这是一个极限情景,很少会有国家处于此极端情形.相反,当DCIS值趋近于无穷时,说明一国第二产业占比已经最小化.一般情况下,当DCIS∈(1,3)时,一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大于第一、三产业比重,国民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可见,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应呈“U”型分布,左侧最高点为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最低点为工业化发展阶段中的重化工业化发展时期,右侧最高点为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接下来比较分析五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的一般规律.

三、比较分析

将五国各阶段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的数据代入公式(1),得出五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值,并形成五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如右图所示.

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大致成“U”型走势.“U”型曲线左侧最高值A点(1799年),DCISmax等于8.333333,是所分析时间段美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高值为40%,为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此时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发展,1799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已经达到48%,所以致使此点DCIS值明显高于曲线右侧高点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产值逐渐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至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产值逐渐上升,曲线从左侧最高点向下滑,过度到工业化发展阶段,这期间曲线上下波动,是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危机造成的.当下滑至“U”型曲线最低值B点(1955年)时,DCISmin等于2.59063575,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为38.6%,为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曲线越过最低点向右上方滑动时,逐渐向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过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并开始占居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曲线右侧最高值C点(2013年),DCISmax等于5,是所分析时间段中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大值为79%,而此时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已缩小至1%.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大致成“U”型,说明美国产业结构已完成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阶段至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演变,产业结构演变的走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的一般规律.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成明显的“U”型走势.“U”型曲线左侧最高值A点(1946年),DCISmax等于3.802281369,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高为38.8%,农业经济占居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产值逐渐上升,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从左侧最高点下滑至“U”型曲线最低值B点(1970年),DCISmin等于2.15424386,是所分析时间段中日本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高值为46.42%,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曲线越过最低点B向右上方滑动至右上方最高点C(2013年),DCISC等于3.84615384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大为73%,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从曲线趋势可知,日本产业结构已彻底完成工业化发展进程,步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的走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的一般规律.

德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大致成“U”型走势,“U”型曲线左侧最高值A点(1850年),DCISmax等于4.385964912,分析时间段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高为44.8%,为农业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始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曲线从左侧最高点下滑至最低值B点(1935年),DCISmin等于1.776198934,是所分析时间段中德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高值为56.3%,为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以后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开始快速跳跃上升,德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最高值C点(2009年),DCISmax等于3.77852503,是所分析时间段中德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大值为72.73%.从曲线趋势可知,德国产业结构已步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其走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一般规律.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尚未形成完整的“U”型,应该正处于“U”型走势的底部位置,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最高值在A点(1952年),DCISmax等于4.784688995,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50.5%,在国民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为了调整由于战争导致的产业结构落后问题,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发展重工业,使曲线向右下方滑动,在B点(1960年)处形成一个最低点,UB等于2.24719101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4.5%.1961―1965年对国民经济进行重新调整,经历五年时间产业结构比例渐趋协调,曲线位置上升至C-D点之间.但随后发生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又使产业结构政策重心回归至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曲线向下滑至E点(1976年),DCISE等于2.214537015.这一阶段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导致曲线变动幅度很大,且DCIS值都很低,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1978-199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处于产业结构纠偏阶段,改善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得到提升,第二产业内部以轻工业发展为主,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换,曲线缓慢上升至F点(1992年),DCI等于2.395909192,国民经济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93年,以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化,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重工业却占居重要地位,工业化发展进程加速,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呈现下滑至最低点G(2008年),DCISmin等于2.059807713,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8.55%,为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2009年以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开始缓慢下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曲线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DCIS等于2.272727273,但仍处于“U”型曲线的底部,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印度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走势较平缓,系数值较其他国家高,尚未形成完整的“U”型,说明印度尚未步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曲线最高值在A点(1952年),DCISmax等于6.211180124,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大为50.5%.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曲线缓慢向右下方滑至B点(1991年),DCISB等于3.819689048>3,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30.13%,说明印度仍处于封闭条件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阶段,且经济增长幅度非常有限.曲线的最低点C(2007年),DCISmin等于3.421091286>3,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7.84%、29.23%、52.93%,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发展模式,处于怎么写作经济发展阶段.但一般情况下,按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走势来看,处于“U”型曲线最低点时,一国国民经济应该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但此时印度第三产业却占居主导地位,说明印度经济并未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直接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说明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不大,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高且比较落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工业化革命.虽然,国民经济已经以怎么写作经济为主,但实际工业却仍处于初期向中期过度的发展阶段.因此,印度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首先,美国、日本、德国的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均已处于“U”型曲线的后半部分,正处于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其中,美国DCIS值整体高于日本和德国,因为在18世纪末美国处于农业发展阶段时,第三产业就得到了发展,所以,第一、三产业两项加到一起产生的DCIS值就会高于日本和德国.

其次,日本DCIS曲线从左侧最高点A的农业经济发展阶段过渡到最低点B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仅用24年时间,而美国、德国在19世纪70、80年代时的DCIS值与日本在A点1946年的DCIS值相当,DCIS值的最低点分别在1955年和1935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75年和65年的时间.可见,日本发展工业化晚于美国、德国,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且在DCIS最低点时,日本、美国、德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6.42%、38.6%、56.3%,说明德国经济中的工业份额重于日本、美国,而日本也重于美国,直到现在三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的份额也是德国大于日本,日本大于美国.

再次,中国、印度的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均处于“U”型曲线底部,但两国经济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的最低值DCISmin等于2.059807713,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8.55%,第二产业占居主导地位,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印度经济发展也处于“U”型曲线底部,DCISmin等于3.421091286>3,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7.84%、29.23%、52.93%,国民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的却是第三产业,以怎么写作经济为主.但实际上,印度工业却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过度的发展阶段,造成这样格局的原因可能是印度在参与世界分工的初期就受到中国产业竞争的制约,而未能发生大规模的工业化革命.所以,即使中国与印度均处于“U”型曲线的最低点,但实际上所处的发展阶段却截然不同.

最后,从五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曲线可知,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印度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GDP比最大的年份分别在1955年、1970年、1935年、2008年和2007年.可见,虽然五个国家产业结构演变轨迹均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系数的一般规律,但五国产业结构演变中各个节点的时间却有很大差异,产业结构演变程度有一定差异.

[2]National Accounts Main Aggregates Database[Z]

[3]匡志成.日本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955-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栾晏,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在读博士,长春大学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