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不可逾越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26 浏览:17079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国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在调整、演化.我国在“十五”期间要以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为主线来发展国民经济.产业调整升级是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关键,搞清产业调整升级的依据,才能进一步明确调整方向.

一、有关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配第-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成果的基础上,又侧重于从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在工业化起点,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第二产业所取代.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到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后来钱纳里等人在库兹涅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得出了产业结构变化过程的动态形式: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初级产业(首先是农业)和怎么写作业支撑,速度很慢.大量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还未发生向高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快的非农业部门(首先是工业)大规模转移.第二阶段是高速增长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支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法剧烈转变,劳动力大规模从农业部门转入工业部门.新技术得到迅速采用和不断扩散,新主导产业部门不断代替旧主导产业部门.第三阶段,经济增长步入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制造业的贡献率下降,怎么写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那些与耐用消费品有关的怎么写作部门在减速,而与医疗、教育、文娱、旅游有关的怎么写作部门则在加速发展,怎么写作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在第二阶段,还可以根据反映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均收入或人均GNP或人均GDP;反映国民经济中工业化程度的工业或制造业的份额,或三大产业部门的产值及就业比例;反映城市化程度的城市人口比重;反映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工业内部结构等四项指标,将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工业化的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初期以轻纺工业为主;中期又可以分为以原材料为主的中工业化时期和以高加工度为主的时期;后期即技术集约化阶段.

根据以上四个指标以及我国的汇率和货币实际购写力等现实情况,我国的经济成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以高加工度为主的时期.

二、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情况对比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似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阶段我国三次产业的主要调整方向是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并迅速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应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主要的作用.但我们是否可以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代替第二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的未完成阶段,从而逾越工业化后期中的技术集约化阶段,直接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要标志的发达经济阶段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从中找出有益的启示.

(一) 发达国家的情况

库兹涅茨在多国经济发展史的“结构演变模型”中选取了59种类型国家的数据,考察了人均GNP500―1000美元(1958年美元)阶段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该阶段第一产业加速下降;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其就业比重上升率为375%,产值比重上升171.35%;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仅上升了277.8%,产值比重上升45.52%,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钱纳里等人对此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由此可见,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在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第二产业无论是在产值还是就业结构上在国民经济的总量中都增长得相当快,并大大超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超过第二产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史上是后工业化社会时期,即技术集约化阶段的标志.可以这么说,第三次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必然是在工业化成熟后的一段时间内.《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也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以人均GNP7000美元为标志,第二次产业比重才呈现出由上升到下降的状态,相应的第三产业在增长速度上开始加快,与第二产业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二产业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过程.

为衡量不同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借用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在考察产业部门的产出比重变化与人均GNP或人均GDP变化的关系时,曾计算了各部门比重升降对人均收入增长的反应弹性值.反应弹性值越大,该部门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就越大.


由此看出,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变化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国外的经验说明,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掘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潜力,才能够达到下一个阶段高度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 我国的情况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长率为-2.2%,即使在工业品市场供给普遍过剩的情况下,第二产业仍保持了8.1%的增长率.而第三产业在投资大量增加情况下换来的是7.5%的增长率(表1、表2).由此可见,在我国90年代,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比所带来的工业产出增长是第三产业产出增长的三倍还多.

从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看,与经济增长率从13.5%回落到7.3%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变化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4.7%,第二产业提高3.8%,第三产业提高0.9%.不难看出,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不仅占有较大比重,而且还从47.4%上升到51.2%.可见第二产业是左右经济增长波动的主要产业部门(表3).

从按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预测的三次产业产出结构变动状况来看,未来五年内,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将在50%以上(表4).这说明我国正处于产业演进的第二个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作为主导产业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没有达到第二产业比重的“∩”型下降阶段,没有为逾越到发达经济阶段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没有产业结构逾越升级的现实可能性.

三、结论

世界其他国家以及我国的现实数据都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着比第三产业更为显著的支撑作用.我国要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仍应是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当然,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作为追赶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由高加工度阶段到技术集约化阶段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国外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汲取国外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实现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要求的目标,为进入发达经济时期积累足够的物质、技术保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逾越必须经历的阶段.从我国50年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来看,存在过违背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的问题.“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和重工业发展,尽管对迅速加强新生政权的经济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超越了工业化的准备阶段,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失调埋下了隐患.

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闲置人口众多的国情,鼓励和扶持怎么写作业的发展对于解决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不失为好的解决办法.在关系到未来国家竞争力的软件业、信息产业等产业部门的发展问题上,国家也应该给与一定的鼓励政策,毕竟这些都是工业化时期之后的主导产业,但是不能就此忽略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中还有一个未完成的重要的阶段―――技术集约化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对于经济总量、物资、技术等方面的量的积累,就无法真正形成对于未来发达经济阶段主导产业的有效需求,无法完成最终达到发达经济阶段的质的变化.即使现阶段对第三产业投入占国民经济总投入的绝大多数,也不会“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