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与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74 浏览:22471

摘 要:本文以本人关注的克罗齐的历史认识论之核心观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例,说明这一理论对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用价值.这符合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有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这也对教师、学生提出了要求.

关 键 词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35-01

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史学理论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已愈来愈显示出重要. 对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而言,史学理论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滋养让我们以科学的目光与求实的精神审视历史教学”.本文将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论断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为例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广智先生在他的著作《西方史学史》前言部分指出:研究西方史学史,应应在某个史学的流变中作出动态的考察.对于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代表的克罗齐的历史理论,人们褒贬不一,但这并不影响克罗齐及其理论在史学史上的应有之地位.

克罗齐从历史走入哲学殿堂,在他看来,历史即哲学.一个历史学家必须同时具有哲学家的禀赋,否则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只能望史兴叹,不能写出有思想的历史著作来.据此,他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当现实生活的发展需要历史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的历史就会变成现在的.即历史正是当前的现实生活为其参照系的.对于这一论点,克罗齐以事例进一步加以解说,“当我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向我提出有关希腊文明或柏拉图哲学或某种阿提卡风格习俗的问题时,那个问题跟我的关系和我所从事的一点工作、或我的爱情、或威胁我的某种威胁的历史跟我的关系是一样的.我用同样的焦虑去考查它,我同样感到不快,直到把它解决为止.在这种情形下,希腊生活对我就是当前的,它诱惑我,吸引我,折磨我,就象一个人看见了敌人,看见了心爱的人,或见了他所为之担惊受怕的心爱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可见,克罗齐看到了主体性因素在历史认识中的作用,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当然他也片面地夸大了这种作用).对于历史认识主体来说,不发挥主体性,历史认识根本不可能产生.可以说,历史认识的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发挥适度则有利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反之亦然.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凸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哲学的智慧”;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第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赋予课程以生命价值.“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真理问题就是一个生活问题.”学会生活才是真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这正是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点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最具价值的重合点所在.


第三,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意味着科学课程体系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使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这要求树立新型的知识观.其次,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要求在所有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研究式学习方式”.强调立足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证知识生成的个性化.

2.中学历史课程观的转型

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两个联系:一是抽象的书本知识与认得生活世界的丰富、复杂的联系.二是抽象的书本知识又与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丰富、复杂的联系.这恰恰抑制了历史教育学科应该发挥的优势.

新课程性质的界定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新课程需要一方面转向学生主体视野.当更多的客观知识,因为学生自己感觉到知识可以在身边生活中找到影子,从而进入他们的视野,学生也因此感到身心愉悦时,就会产生不断学习、探究的兴趣,学习真正成为学习者的一种内需,一种乐趣,而非仅为应试的手段、途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密切相连的.当人的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便会敏捷,工作效率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注意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于诱使学生乐于学习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部分

史学理论的滋养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与求真的精神审视历史教学.学生的每个学习需求都应在老师关注的视野内.老师要坚持对时事、身边事的关注,与教学相结合,加强理论素养.学生应每天收看新闻,收听时事,增强对社会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洞察力,不断认识“人我”和“群我”的关系.史学理论的应用是历史教学的呼唤,也是历史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抒写历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本文恐怕难遂人愿.不过,我们却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