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教育的文化使命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19 浏览:19423

【摘 要 】克服阻力,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使命.一要注重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加深对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二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文化使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文化复兴已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助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担负着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使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努力落实文化兴国战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指针.


一、强化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见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确是推动中国文化得以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心工作.

上世纪末费孝通先生针对多元一体的世界局势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要求一个民族要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1]而文化自信则要求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具备坚定信念.二者皆强调对社会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扬弃、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守和创新.[2]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以树立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与坚定信念为己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高校应自觉承担起培养新生代大学生的重要工作.

二、当前树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阻力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在多元文化共生,多方位价值取向交错的时代环境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面临着新的阻力与挑战.

1.多元文化与思潮使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缺乏正确认识

改革开放时今三十多年,中国正值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薯片、大片、芯片”等文化产品使得西方流行文化在中国大学生群体的传播势不可挡.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参与网络舆论的渠道愈加广泛畅通.一些西方大国凭借经济、技术优势,宣扬西方社会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加强信息大国文化扩张与渗透,部分大学生逐渐产生“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错误认识,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应有的认同和自信.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世界地位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俄罗斯发展战略的“向东看”与奥巴马“转身亚太”战略的重心转移均可看出中国在世界地位的举足轻重.塞缪尔亨廷顿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预测“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3]甚至有西方学者称21世界是属于中国的世纪.这一论断不乏捧杀之嫌,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易对中国未来发展过于乐观,对中国文化影响力过于自信.而不论对自身文化态度是“自卑自弃”还是“自大自傲”,总之都是对本土文化缺乏“自知之明”,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缺乏理性判断.

2.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特征推动价值取向的评判标准开始从精神尺度转向物质尺度,而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小影响.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注重实效,条件苛刻,从而造成大学生即学即用的实用主义思想,形成轻文化,重物质;轻理想,重现实的观念误区.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腐败现象都给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未来求职就业无法带来短期回报因而表现出消极厌倦的情绪,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

3.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状无法唤起大学生的文化热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其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和加强文化自觉等重要职责.然而在教育环境和谐性缺失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环节的存在问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新生代大学生个体独立意识增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较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却依然机械灌输理论知识,不仅脱离现实社会生活,而且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排斥、倦怠情绪甚至逆反心理.除此之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思考,也缺乏将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学生很难实现文化自觉.鉴于上述问题,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进影响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各要素.

三、努力树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途径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论知识与世情、国情、舆情、校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理论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1.提升文化自觉,加深对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相比世俗、企业文化,大学文化更具先进性和引领性.[4]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活力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明天的建设者,未来的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需要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知晓来历,懂得反思,取长补短,深化文化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文化自强.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重视教学素材的丰富,既要推进学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思考,也应将其他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只有充分认识自身文化,了解接触到其他文化,才有条件在不断变化的多元文化世界判断所处位置,与其他文化兼容并蓄.正如费正清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增强文化自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作用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应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当今世界各种文化频繁交融、交锋,大学生应保持足够的定力和实力,这就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首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其次,理性对待祖国传统文化,取精去糟,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引领者并逐步实现文化自强.

【注释】

[1]费宗惠 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09-111.

[2]任仲文.文化自觉十八讲[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7-8.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6-89.

[4]谢和平.大学引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1-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