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历程中的蜕变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27 浏览:45981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贯穿于中国的发展历程之中,在不同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所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所起到的作用也各异,但是在中国的几次重大历史转折中,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起到拔乱反正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在中国的政治和历史舞台上有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关 键 词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蜕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0103-01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的行为是受到意识的控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意识形态的体现,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中国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白国家和阶级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内,而时代的特殊性也赋予其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苏联政治教育的影响下逐渐产生的,从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渐形成,到思想,再到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其一系列的不断发展都是建立在我党革命事业的发展,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既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延续,也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克敌制胜的必备支柱.从中国的诞生、发展、演变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内容,更有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精髓.

一、从建党到建国期间

从1921年建党初期,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的起点,通过此次会议,使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引进并中国化,作为党发展的指导思想.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教育.在成立之初,正式借用马勒斯主义这面大旗,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广大无产阶级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激发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最终引导中国无产阶级从被动消极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政治争取,为后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战争环境一触即发,除了有浴血奋战的真实战场,其实还有一个充满硝烟的政治战场.在这两场战争中,真实的战场是残酷的、悲壮的,但也是负担沉重的.也因此,让大家更为看中没有硝烟的政治战场,用当时的话语就是“思想工作”、“政治教育”,在当时的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工稼祥在开幕式上这样说过:“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 一切战争中如果没有政治工作的保障,是不可能达到任务的.”这一发言,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从来有了后期的用“思想来武装党”的理论的提出.只有保持军队共产主义教育的成熟性,思想的先进性,才能最终保证党的领导事业顺利发展.

二、从建国后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作为执政党的政治地位已经得到了基本稳定,但是党内外的团结稳定,党中心任务的重心开始了转移,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特别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内部矛盾逐渐明朗化,思想政治涵盖的的范围也在逐渐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也随之加重.特别是1951年刘少奇在会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此概念,使这概念得到了全国各领域的普遍认可.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路线影响下,政治工作地位一枝独秀,过于的看中政治性,忽略了社会性和平衡性,从而导致中国在决策上出现了一些失误.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拨乱反正,从而推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朝正确的方向继续发展起来,逐渐从政治斗争的战场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上,也正是这一次的正确转折,才有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思想政治的辅助需求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到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应用学科确立下来,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也更为科学化、完整化和系统化.


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了国家的革命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整个过程,是从不成熟的雏形逐渐演变成熟的一种思想形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演化蜕变,这种过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富强的发展过程.随着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和引导的行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作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为其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的,是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