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政治道德教育的理解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53 浏览:7038

目前我国正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嬗变和社会秩序的重新调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义忘利、损共肥私行为屡屡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谟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现象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道德发展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失导、生活失律、行为失规、道德失范、精神失柱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呈现出心理品质孤脆化、价值取向迷失化、精神追求低俗化的趋势.

学校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规范形成的一部分,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育人类道德的摇篮、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被置于考试—升学—在考试—在升学,直到高考的模式中.道德教育并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应用的地位.教育者等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培养,即以应试为目标,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忽视了道德教育,也常常出现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缺失,如在校青少年学生杀人、放火、抢劫、盗窃、、勒索等等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在这个全球化时代,重视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就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问题上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统一体.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保证着人们对其规范的遵守.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用来约束思想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规则.它是人们作为普通的评价和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它反映了一定阶段、组织对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

道德从其他产生的必然性来说,它根源于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客观需要,因而道德从本质上看应试代表社会成员的共同的、根本利益的.

道德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关系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终将或迟或早到引起道德体系的更替.道德是和人类社会同始终、共存亡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道德现象,只要有人与人的关系存在就需要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存在.

美好的理想性.道德是对善的向往与追求.道德要求相对于现实社会条件而言,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一定社会总有其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它既要求一部分人能再现实条件下实现,也是而对所有人的目标要求.

道德教育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组织、有机会地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集团或阶段的道德要求转换为人们的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环节和步骤.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道德教育,一般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制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并在社会意识中得到反映和论证:二是把社会这种道德要求灌输到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中去,使社会的道德行为遵守道德要求.道德教育的三个因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一般过程是,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等.

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又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意见》,2004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意见》.2006年又出台了《八荣八耻》.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问题,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问题.通过对这几年道德问题的思考,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问题.通过对这几年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开发、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探究、体验、发现、建构、其本质是锻炼人格、美化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使学生自由、和谐、文明病富有创意的生活,为他们的终生幸福奠基、这是对道德教育理想的概括,把道德建设放在这么一个层面来认识,道德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更加健康、更加有价值.

中小学道德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时俱进,才能发挥自身的功效,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为社会生活带来丰富的实践利益.

尽管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在应试教育短期内还难以彻底改变或扭转的情况下,一直被忽视,社会声望也每况愈下.面对这种局面,只能从中学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入手,认真研究解决中学道德教育改革创新中的问题,才能够树立起道德教育的良好形象,才能使其社会声望逐步得到提高.

我国道德教育中的政治泛化问题和成人化、教条化等问题的长期存在,脱离中小学生实际,造成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认真在道德教育方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必须在中学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管理模式、教育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寻求改革与创新,才足以增强中学道德教育的吸力和感召力.

道德教育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对于中学的道德教育来说,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方面进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对中学道德教育要摆脱困境,走出误区,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规范化和体统化水平已势在必行,为此就需要改革和创新,建构新时期的中学道德教育途径,使中学道德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通过探讨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从而提高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道德社会化,现实自身的充分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