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26 浏览:19278

摘 要: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从可雇佣性角度研究,有其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可雇佣性角度明确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 键 词:可雇佣性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

全国有百分之九十的高校都开有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只要具备可雇佣技能,就能找到就业岗位,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可雇佣性这一属性对高校和毕业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高度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咨询机构、政府机关等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注重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及工程素养,又要兼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学习现代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学习.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2]

3.人才培养要求

3.1较为全面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生存与发展命运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要符合各行业的要求,在复杂的形势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具备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不仅拥有基层管理人员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领导和组织能力、宽以待人、创新精神、管理的智慧等.

3.2较强的管理问题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性操作能力.现在的管理遇到大量的新生事物,这是最基本适应基层岗位的能力.


3.3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和能力与紧密连接,坚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可以转换为能力.

二、从可雇佣性角度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可雇佣性的内涵

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一般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和重新就业,并在岗位上取得优异绩效的技能和素质.内容上,包括个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工作的意愿和态度等,过程上,包含个人获取、维持、再获取工作机会的一系列能力,决定因素上,不仅取决于个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或态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是否具备能够满足企业或雇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它特性[1].

2.教学改革的意义

2.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果从可雇佣性的角度,从全新的角度传授知识,以便让知识生动形象结合实际,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对待其学习过程,会转变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具有就业竞争力和个人长远发展能力增强了可雇佣性技能.根据调查获得就业技能的具体指标,认真分析,贯穿整个课堂教育过程.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2],学生在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获得就业能力提升,保证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2.3正确的成才导向得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实习、社团活动等促进个人就业能力发展,可以建立可雇佣性技能发展的记录性文件,这样适合自己的道路被客观清晰的放在了学生面前,避免走弯路,也为以后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资料.[3]

三、基于可雇佣性技能提高的教学改革思路

1.架构可雇佣性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注意三点:极其重视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极其重视团队与合作的学习,极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要进行重大变革.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更新缓慢等诸多问题.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可雇佣性为主线,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为根本目标.要把学生比作工厂的产品,工厂的产品一定要满足市场上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按照现代现代营销观念来培养学生,把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满足就业单位的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第一,要到社会中调研,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中调研,而不是到其它高等院校调研,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大量广泛的社会调研才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基础,否则修订的培养方案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第二,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要贯穿素质教育和可雇佣技能教育,研究和规划可雇佣性技能教育,不同的阶段做出不同的安排,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的特点,不同课程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整合课程,改革课程体系.第三,可雇佣性的培养体系要多元化.在就业教育模式中,运用综合开发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的教导,学校就业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也加以配合,从多个方面共同培养可雇佣性能力.

2.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体系

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体系应包括:

2.1刚入学的导引性教育.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本专业在不同学期学习的专业课程,本专业在社会的需求,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单位等,这样他们就熟悉工商管理专业的地位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样从刚入校就对专业的就业面有一个了解,不至于人云亦云陷入迷茫之中,迷失方向,也才有可能自信的开始大学生活,主动去培养相应的可雇佣性技能.

2.2定期职业生涯教育.随着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开发途径需要有所了解,这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培训和教育.职业规划测评活动、相关的课程与讲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导师们辅导等教育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和职业发展的具体方向.2.3从业前教育.帮助学生明白就业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就业心理,具备一定的找工作方法.学生可以自信的正确的对待艰难的就业历程.

3.进行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要融入可雇佣性技能训练.教师在知识的选择和传授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提高,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层次划分和归类,哪些内容是纯知识性的,哪些内容是培养技能的,据此再设计有助于可雇佣性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这样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结合了起来[3],比如联系当前社会工商管理的实际问题,联系其它学科灵活应用等.第二,可雇用性能力开发为基础,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革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一定要有效提高可雇用性能力训练,比如更多改变教师主导的地位,强调学生的重要性,多一些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可以参考国外的教学模式,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作业.第三,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课堂教学.比如,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在高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对其专业课不太愿意听讲,因为内容一看书就懂,老师怎么讲,都是太理论化.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行性意见,按照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有些内容可以自学,然后自己去实践,有些内容由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进行讲授,留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去完成,也可以派教师到岗位搜寻素材,积累课堂资料.第四,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门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模块,从提高可雇佣性能力的通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来学习,更加清楚明确该专业的市场需求,通过独立的可雇佣性能力模块系统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可雇佣性教育,也可以更好的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4]

4.以实践实习为载体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拥有用人单位所认可的可雇佣性技能.现在很多高校的实践与实习表面上很重视,但是具体做起来经常是参观、调查、听讲座和写报告,没有硬性的措施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而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实习的特别工作体验,如通过临时工作工作和检测期工作以获得工作体验的机会[5],可以结合所学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场所,并配备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四是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性学生社团为载体,进行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比如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创业就业团队等,以专业性团队为载体,配备相应的活动内容,专业性的团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可雇佣性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学生从中提高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5]

四、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可雇佣性技能要进行科学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把可雇佣性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高层次技能三大类.其中基本技能主要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相对理工科学生来说理论一看就懂比较容易,但真正理解需要结合实际,这就要去学生只能更多接触实际,否则很多在校时间被浪费掉了,其培养需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大学生需具备的基础能力.核心技能指人际关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有竞争力,也使学生工作后快速进步与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是高层次技能得以提升的基础.高层次技能主要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我想这个技能主要放在大三寒检测以及毕业实习阶段,在实践感悟中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会有更好的效果.

2.学生管理部门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

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包括理论学习、实习情况、课外实践情况、社团参与情况、获奖情况等等.学习通过档案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对自己有个更清楚的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回避劣势,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锻炼某个方面的能力,充分为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目标,学生根据规划目标进行各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身的可雇佣性能力,也可以开会讨论有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可雇佣性能力提高的方案,总结经验.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对毕业生进行更好的可雇佣性指导,学生毕业后继续形成可雇佣性技能评价体系,据此档案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形成良性的循环,以后也不至于为学生培养距离社会需求太遥远而犯难.

3.以职业生涯干预强化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意识

通过职业生涯干预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及早了解自己的专业,理解可雇佣性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学生用来提升自己的主要标准,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的关键点.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性比较明显,大学一年级为探索期,学生在进行繁忙的基础课的学习的同时,要树立职业生涯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明确这些基础课对于将来自己专业有更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二年级是逐步确立就业方向的时期,有了基础课的学习和对大学与专业的认识,对就业方向开始有了比较认识,因为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太广泛,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技能,大学三年级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课,学生跃跃欲试,想去实践,这个时期是参与实践,获得可雇佣性技能的黄金时期,学生要掌握求职技巧,了解就业形势等,大学四年级为实战期,第一学期就开始找工作,学期末就开始毕业实习,在实习中获得技能,感悟就业单位的要求,寻找合适的工作,这个学期导师的指导作用有时候也很重要,不可忽视实习指导老师对职业生涯的指导.

4.实践实习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实习的机会,获得特别的工作体验,一些学生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工作和各种检测期期工作以获得实际工作体验的机会,这要依靠学校的协助,当然对于立志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这种形式可能不太合适,二是配备导师参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课题,获得研究创新能力,三是结合所学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之地,并配备企业的师傅进行个别辅导,比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获得,让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加以消化和吸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四是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性学生社团为载体,进行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比如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创业就业团队等,以专业性团队为载体,配备相应的活动内容,专业性的团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可雇佣性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学生从中提高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