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奥运前戏

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6 浏览:6244

全球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2008无疑是个关节点.

刺眼的沙尘和烫脸的尾气,是2008绿色奥运面临的两大挑战.

在北京,每天有近千辆新车挤进原本就拥挤的车流,向首都的天空排放更多的有害气体.市长王岐山抱怨说,洪水般泛滥的汽车增加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北京的空气质量也让市府上下深感担忧.

为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和观赛的老外们奉上一口清新的空气,成为当务之急,大量采用新能源汽车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次使用电动车后,以后每届奥运会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电动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均有上千辆电动车为奥运提供清洁优质怎么写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组委也作出了“将组建一支拥有100辆电动公交车的特殊奥运车队”的承诺.

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无疑是绿色奥运的亮点,从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刻起,中外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商就盯准了这个巨大商机,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事写上,由于原油紧张、污染加剧,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求新能源解决方案.混合动力车使用“电油结合”开始了汽车能源的新尝试,而更纯粹的新能源车则以乙醇、氢能源等替代汽油,实现零排放,成为中外汽车厂商博弈的新平台.他们激战的姿态,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几乎所有人都乐于预见这样的未来:开着一辆动力强劲的电动车从家里出发,到单位后从车内拉出插头插在停车场内的插座上,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简单方便,而遍布公路的将不再是加油站而是充电站.

中外鏖战能源车

“2008年上汽将小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希望能够在2010年以前形成一定规模.”上汽股份总裁陈虹的底气,来自“上海牌”的复活.

16年前的1991年,作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内地唯一一款批量生产的轿车,“上海”牌轿车淡出人们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合作生产的桑塔纳.16年后的2007年上海年展上,一款以荣威车型为平台的氢动力轿车再次被冠以“上海”牌,重现江湖.这款车搭载了上汽自主研发的超越四代燃料电池组,最大输出功率达60千瓦,时速可达15O公里以上.

全球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而2008无疑是一个关节点.

国际汽车巨头如通用汽车、丰田等跨国公司都出台了具体的混合动力技术普及方案,而且各具特色.致力于氢动力技术发展的宝马公司去年推出全球首款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Hydrogen7,丰田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通用有了“氢燃料”,大众也不遗余力地推动节能环保相关产品.

与氢动力、燃料电池等解决方案相比,成熟度更高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巨头的一致选择.继丰田在中国推出其标志产品普瑞斯后,通用汽车在去年11月宣布,2008年将有一款混合动力车在上海通用量产.此前,德国大众已经表示将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在中国推出混合动力车.

早在20年前,国际上的几大跨国汽车公司就描述出各自的新能源路线图.起步晚了10年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不甘示弱,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吉利、华普、比亚迪等多家国内汽车企业也先后宣布了各自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已着手进行混合动力车的研究和开发.“上海”牌作为中国轿车业曾经的一面旗帜,如今上汽让它在燃料电池轿车上复活;当“奔奔”还在热销的时候,长安汽车的混合动力车“杰勋”又即将量产;奇瑞现在的兴趣也不只在微型车上,他们在生物柴油动力上的成果,与大众汽车公司在欧洲的努力看上去不谋而合;比亚迪早就知道做手机电池难成大器,所以近水楼台做起了纯电动汽车,如令他们已经建起了几座充电站――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超大号的手机充电站,就像商场中常见的那样.

2006年7月,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基地项目落户内蒙古,标志着新型电动汽车工业化的开始.继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全国九省区之外,国家发改委也谋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燃料乙醇.加上生物柴油、混合动力、氢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新能源,中国汽车的下一站

2006年中国车市销量达到720万辆,增长超过30%,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的汽车热才刚刚开始.目前中国每千人保有的机动车数量只有车辆,其中小轿车8辆,这大约是美国1915年的水平.如果汽车销量持续加速增长,那么,到2020年,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将从今天的3,300万辆增加到1.3亿辆.据政府有关部门及环保组织的预测,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将使中国的原油需求比当前增长一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急剧增加.

中国汽车业的兴起给努力跻身现代消费社会行列的中国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需要小心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汽车业的发展改善了中国13亿人的生活水平,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它也对控制污染和石油消耗提出了要求.

交通拥堵、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正给中国如火如荼的汽车热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表示这种对环保的关切,在今年的9月22口,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逾100个中国城市,将参加中国首个城市“无车日”活动,届时,“将禁止汽车进入指定区域,并要求官员在活动期间用公共交通代替他们的黑色轿车”,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中国政府领导人已将建立一个强大的汽车行业作为产业政策的基石,而城市规划者也往往青睐机动车,而非曾经主宰中国道路的自行车.”

“2025年后,我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预测说,未来中国汽车能源将出现可再生、低排放能源取代传统能源.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不遗余力,“十五”期间,国家在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上的投资已达8.8亿元,加上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总投资金额达到24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又决定投入11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用以建立起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为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提供技术支撑.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对在国内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准入企业设下了多达15道门槛,并实行严格的一项否决制.

“汽车能源逐渐由化石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是基本的趋势,生物燃料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冯飞说,“2030年以前,传统燃料仍然是主要的汽车能源,但传统燃料的清洁化将是基本发展方向.”他说,“汽车技术将出现多种技术共存的局面,先进汽油车、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都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这场新能源的汽车博弈中,中国不仅仅是看客或是别人的实验田.作为我国较早利用甲醇燃料的试点城市之一,太原市目前已有100辆公交车和100辆出租车燃用新型环保能源甲醇.在北京,已经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加氢站,而在这座补给站每天出现的3辆氢燃料电池大巴,作为公交客车每天在人大――北宫门之间游弋,尽管绝大多数乘客根本不知道自己坐的车正在使用氢动力等

一个好苗头是,据J.D.Power的一项调查显示,新能源被多数受访者认为是汽车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七成被访者倾向于选择购写绿色环保汽车.来自市场的推动力,将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