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77 浏览:144834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就业力的缺失,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出发,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缺失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Abstract:ThecurrentOurcountryUniversityuniversitystudentsgetemployedthesituationtobeverystern,asubstantialclauseliesintheuniversitystudenttogetemployedthestrengthflaw,promotestheuniversitystudenttogetemployedthestrengthtohetheimportantstrategicsense.ThepresentsituationwhichgetsemployedfromOurcountryUniversityuniversitystudentsembarks,getsemployedthestrengthflawquestiontotheuniversityuniversitystudents,proposedthattheconcretekeytothesituation,getsemployedforourcountryuniversitystudentsprovidesthebeneficialhelp.

关 键 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力职业

Keywords:UniversityuniversitystudentEmploymentstrengthOccupation

作者简介:郭绚霞(1982.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有才网”统计,09年普高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将突破611万人,且这个数字并未包括数百万中专和职高技校应届毕业生,另外加上08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将达1000多万人.另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7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因此,09年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缺失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与社会需要错位

(1)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错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人才供求由卖方市场逐步向写方市场转变,并且在一定的区域内,已经完全转变为写方市场,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供过于求”,有些毕业生却摆脱不掉传统观念的束缚,体现为“一步到位”和“白领意识";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期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一即使待业也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行业就业;狭隘的行业观念等等.

(2)择业功利化.许多同学择业过程中,有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如在选择岗位时过分看中薪水和待遇等短期利益,对于在工作岗位的发展空间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考虑不足.

(3)就业过程中显出极大的依赖、消极与被动.独生子女大学生们由于成长的人际环境相对狭小和封闭,家庭对其抱有较高的期望,学习心理压力过重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的心理相对孤僻和敏感,盲从依赖,缺乏独立性.有很多独生子女认为,自己的择业和就业是父母应该考虑的问题,找关系是找工作的关键,希望依靠父母的力量,动用他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为自己找就业单位.甚至前往用人单位联系、面试时都需要父母的陪同前往,显示出一定的消极、被动与依赖性.

(4)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愿意选择在本地就业,关系多、环境熟、生活有父母照顾,而面对保险、广告、咨询、法律怎么写作等一批新兴行业,一些大学生坦言,这些行业保障度低,虽然行业整体利润高,但是风险大,就业压力太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


(二)大学生核心能力缺乏

(1)缺乏自主能力.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学习,后者作用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战和处理未来社会中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最终是要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相当多的学生不具备创造学习的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也出现错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社会上的人的最大区别是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大学生的优势所在.但同时,大学生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却不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即专业技能方面很欠缺.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负责人认为,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到岗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开展工作,在实践方面的素质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2)缺乏互动能力.缺乏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一些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工作业绩都很优秀,可以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在与人相处方面,特别是在与他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很欠缺.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少从集体利益出发,有的大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知识和礼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三)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低

(1)职业意识弱.一些大学生不能及时明确职业类型或缩小职业范围,很多高校新生入学以及在校期间没有得到有效的职业指导,缺乏对就业形势的了解,缺乏对职业目前的发展以未来发展趋势的需要的认知,在校期间不能对其自身及早明确定位和设定目标,致使针对目标而设定的就业力拓展方案难以实现:缺乏对自身的有效充实和提高,因而到毕业时只能临时抱佛脚或者遭到社会的淘汰.

(2)求职能力欠缺.表现在主动寻求信息以及利用、分析信息的能力差、对用人单位的了解能力差;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调节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由于对社会知识以及应聘岗位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而显得十分稚嫩;缺乏对应聘材料的组织、应聘、面试等技巧的掌握.

(3)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比如缺乏对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认知;缺乏自我认知以及人职匹配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与盲目等:

三、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途径

正确就业观的养成

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职业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职业环境而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就业意识和就业取向等.

每一个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个人人生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就长远目标而言,那就是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立志为社会、民族作贡献;就阶段性目标而言,那就是要确立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是长远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确立自己人生目标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掌握丰厚扎实的知识,树立严格守纪、守法的观念.大学生只有具备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动力,成为大学生打造就业力的思想保证.

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思考能力、敬业精神、意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平衡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亲和力和诚信力等这些就业力的核心能力因素来自于大学四年不断积累的刻苦学习、能力培养和全面锻炼.单单从课堂上无法完全解决,更要对其专门训练.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运而生.高校就业指导应从大一就开始,让学生从一入学就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和完善自己.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与训练,配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其他辅导教学活动,开发、拓展就业力核心能力.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目前,已经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愈来愈突出.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心理与行为模式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有的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包统分”模式,而“等、靠、要”,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工作要轻松稳定、工资待遇要高”、“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等陈腐观念,这些观念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的顺利实现.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合乎时代的就业观念,势在必行.目前,要教育大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的正确观念,不攀比、不从众、不依赖、主动出击,在竞争中找到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培养和提高

高校的就业指导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

(1)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充分认识职业自我.拥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个性素质优缺点,在职业选择中选择那些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需要,与自己的个性品质及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就决定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能更有效的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就业指导在这方面的内容包括:引导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2)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按照发展阶段理论,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其职业成熟的目标为缩小职业选择的范围,为毕业时确定职业选择做准备.高校就业指导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职业的现状;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3)帮助提高求职成功率.求职和应聘要预先充分准备,做到有的放矢,面对求职时种种情况,大学生要了解和熟悉一些招聘流程和应聘技巧,就业指导可以帮组大学生加强职业修养、提高求职的投入度、掌握求职技巧,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

(4)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毕业生早期接触社会.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所以,引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目前,用人单位喜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宽广,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期间,有意识、有方向、有目标,培养、打造自己,为未来就业做准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就业力.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从“就业力”这一概念入手,基于目前对大学生“就业力”这个问题的现状,在本文中以就业力为主线,研究及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欲通过本文传达一个信息――就业不是一国政府或高校的事,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高校核心的就业力教育运行模式.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理想就业的关键,政府及高校所起的作用是提供政策及实现途径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