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与提高政府公信力

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73 浏览:156299

摘 要: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程度、怎么写作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行政管理,提倡行政“文明”、行政“科学”、行政“人性”,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关 键 词: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0-0039-0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个政府凝聚民心.树立权威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政府管理与公共怎么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空前提高.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行政管理,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程度、怎么写作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些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行为信用、政策信用、绩效信用三大层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没有摆正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位置

―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由于法制及观念淡薄,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极少数^甚至认为,政府是为着公共利益行使权力.因而可以享有不守信用的特权,以至于滥用公共权力I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严等问题致使有些地方政府缺乏威性.特别是个别政府l机关及公务人员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公共权力进行钱、色交易.极大的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在普通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令出多头以及腐败的存在,是造成政府行为信用上降的直接原因.

2 没有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各项原则

一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制定出违背民众利益和意愿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与民众相背离,盲目制定出某些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并造成严重失误之后,拒不兑现其承诺的责任.如一些地方政府基于所谓的“逼民致富”,盲目出台政策,强制农民种植某种经济植物,对违反行政命令的农民进行粗暴的处罚,同时又不切实际、不计后果地大开空头支票,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无力支付农民的损失,不得已就以“打白条”的方式,推御责任.由于领导班子的变换,―些地方政府规制无度,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形成“―个班子―套思路,一届政府―个政策”的局面.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公众无法对政府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期.甚至基于地方及自身利益,―些地方政府随意制定同上级政府的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导致公众因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相互矛盾而逐步失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

3 没有准确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科学、持续、协调发展,―些地方政府致力于所谓的“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追求的价值取向背离公众利益,以及这种绩效本身的真实性受到公众怀疑所导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如―些地方以简单的经济增长数字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的主要参数,导致―些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短期绩效,行为取向惟经济指标是从,为了在经济绩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官员在行政过程中重索取轻怎么写作,甚至置百姓生活实际于不顾,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使公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不断加剧.更有甚者,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熟衷于做表面文章,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检测,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地方政府的信用形象.

三、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

1 行政“文明”――加强行政法制化建设

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 行政“科学”――加强行政规范化建设.

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3 行政“人性”――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政府的公信力,应主要通过其代表―公务员自身的行政品性来表现.诚信廉明、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公务员队伍,才能很好地代表政府,获得公信力.行政管理需要先进的文化领航,要明确行政队伍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来规范行动,创建文明有序的行政环境,营造诚信和谐的人文环境,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通过文明、科学、人性的行政管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公正廉洁、透明公开、讲究实效的政府形象,才能获得公信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政治的文明、社会的文明.

责任编辑:丰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