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7 浏览:10059

人们谈到教育,往往有一个误区,好像教育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其实,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最高级的“老师”.对孩子来说,即使把所有的老师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母亲重要.现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把对学校与家庭的认识完全颠倒过来!


今日中国教育最缺什么?资金?校舍?老师?不,都不是!今日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称职的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尤其重要.家教专家王东华说:“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

一个国家如果科技文化不发达,那一定是他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如果社会风气不好,则一定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面对今日中国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要来一场全民族的家庭大反思.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因为整个社会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古代,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该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使家庭中的母亲教育大打折扣.《红楼梦》中的贾母、王夫人对子孙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缩影.

在我国,一些有识之士还是深刻地认识到母教的伟大意义.梁启超在《倡设女学堂启》中开宗明义地说:妇女“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为此,他为女学大声呐喊:“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

孩子的生理、心理强烈地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正如开车要取得“驾照”一样.男女青年在结婚生子前就要接受教育,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家长教育学》书里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的、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病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是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教育和造就.”这是对家庭教育多么深刻精辟的认识呀!

家庭教育缺失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整个社会道德、生活质量的下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就告诫干部子女不要做“八旗子弟”;曾经反复要求领导干部,包括已经退休的,要“言传”、“身教”好自己的家属.

曾国藩之所以被称为“万世完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的孩子都培养得很好,他对家教非常重视.他写的《曾国藩家书》就是留给世人的最好礼物.

家庭影响无时不在,不是给孩子好的影响,就是给孩子坏的影响,不给孩子以影响的家庭是不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中国多数家庭给孩子的不仅不是好的家庭教育,相反还是不好的家庭教育.尽管这并不是父母有意为之.

现在,我们或许看到的是孩子“不合格”,这只是表面现象,孩子“不合格”的背后,则是父母的“不合格”,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问题孩子父母造,孩子也是“受害者”!试想,又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问题儿童”?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缺乏好的家庭教育,缺乏合格的父母亲,才导致中国教育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才是当代中国最为致命的问题.

伪劣产品、治安恶化、道德滑坡、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等,归根结蒂还是人的不合格.现代社会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品德!由于人们急功近利,造成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盯着考试分数、考试成绩.其实,整个社会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很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

作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上写什么、画什么,都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家庭是比学校比社会更重要的成长环境,父母是比老师更重要的“老师”.孩子的优秀和成功,也就是父母的优秀和成功;如果孩子出现问题,那么最大的根源就来自家庭,来自父母.

正如福禄培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