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56 浏览:17372

【摘 要】在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情感教育添加进去是当前新目标要求之一.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如果能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主动探索追求美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是非常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当前困扰美术教师的是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美术教师探讨.

【关 键 词】小学美术课情感教育

一、情感认知度分析

情感属于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面对客观事物时内心产生的好恶变化.它的核心意义主要体现在心理变化过程中.情感同时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产生极大影响,人类的各种个性特征,例如态度、意志品质、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受其左右.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情感对认知加工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例如,当学习者从言语线索当中对较为复杂的任务进行提取时,中等强度情感对学习者的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高强度的情感则会导致学者对认知信息加工的停止或者终端.反之,消极的情感,例如,散漫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动机及兴趣等,这些都会阻碍信息加工甚至停止信息加工.情感还有可能带来选择性加工,就是说对当前环境中部门信息进行加工等.另外,人的情感反应上存在模仿及条件作用,在社会中,人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动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需求,这样可以激发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美术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分析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情感现象十分普遍.总结来说,主要有三种现象.

(一)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忽视

普通院校一般往往将重点全部放到教师的教上面,对学生的学没有引起重视,不关注学生情感.多年来,较多的教师将精力放在备课、选择教法等,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了解.他们一味地对教材进行研究,对教学步骤及方法常常改变,尤其是在美术教学这种示范性比较强的课堂上,授课过程实际上变成了老师对教案的演示,整个过程没有将学生的关注放进其中,不同的学生有着对学习不同的情绪,而这些恰恰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因材施教,不能简单“灌输式”将知识强求灌输给学生.课后对学生学习意见的征集也十分重要,而这点目前也没有得到重视,对学生学期情况不能及时掌握,继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且强硬,不重视学生情感.有的老师表现得高高在上,训斥、挖苦是其常用手法,更甚者采取辱骂、变相体罚等;还有一些教师在学生回答提出问题时,一旦开始几句没有说中核心,便会被立刻终止发言,这些强硬且毫无教学技巧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受到伤害,使学生自信心备受打击,长此以往学生与老师之间会出现“离心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而美术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具有一定的赏析和鉴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才能够完成,如果采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对美术教学的实际开展产生严重影响.

(三)不能客观对待后进生

关注优等生,忽视差等生.对优秀学生十分喜爱,这本是人的共性,没什么不对,但是,如果对优秀生的关注远远超过差等生,甚至是忽略他们,那就非常值得思考了.从研究数据看,班级内20%左右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这部分学生多是学习不突出者.教师的漠不关心及带有歧视的眼光,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所谓教学,即是教师教以及学生学的统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及学生应互相分享知识,用情感交流,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美术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情感教学.

完善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互动的新模式

对事情的认知是能否引起情感产生的一个主导因素,这是我们都明白的,情感是人对事物与自己的需求之间关系的表达,这种表达都是以认知为前提.人对客观事物属性的了解只有通过认知来反映,在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基础上才能产生对应的情感.认知发展是激发情感发展的重要诱因.情感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素质教学的本质表现.因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情”带动“知”更要以“知”推进“情”,让两者完美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使两者的有效融合得以最大化体现,继而实现美术教学所能产生的认知结果及情感结果.例如,讲述菊花绘画过程的课程应尽量安排在金秋时节,教师可通过带菊花入课堂或到校外写生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对菊花的认识,学生先对菊花进行仔细观察,发表对菊花的看法,吟诵相关菊花的诗词,从而增加对菊花的认知能力,最后再进入讲授课堂对菊花的绘画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使情感互动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发挥.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教学环境

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本,那么以学生为本的内涵便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重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差异相统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及美的创造精神,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对一切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加以利用,继而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增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通过情感教学完成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在美术教学中应努力打造平等、、包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师生情感沟通.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复杂过程的展现.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和学习在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情感交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感情融入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情感才能被调动,听课时才能聚精会神,继而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那么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便会提升.

(三)完善健全课堂评价体系美术教育其本质目的便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师要想将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做到公正公平,必须让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学生一旦有了反感教师的心理,那么师生之间的沟通便会出现很大问题.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手段,是加强师生沟通的纽带,因此美术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护学生自尊,增强学生自信心.美术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合的肯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对学生而言起到引导、鼓励、促进的作用.它不仅仅起到促进师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无论评价的出发点又或是落脚点都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及在学习过程当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其科学性及人文性,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结合.

(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教材是教师执行教学工作的重要材料依据,是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并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美术教材中大多含有较为丰富的情感资源,也能充分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将手时必须领会其内在实质,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的表达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行传输,撩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触发学生身心深处容易动情的关键点,从而引发学生与教师产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交流和知识共鸣,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总结

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是教育者在当前新教育形势下义不容辞的责任及义务.教育者所肩负的不仅是教书,更为重要的是育人.放眼现代教育,根据当下教育形式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军艳.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情感教育[J].快乐阅读,2011(07).

[2]杭照军.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

[3]涂惠琼.刍议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J].考试周刊,2009(18).

[4]谭唯微.论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0(06).

[5]张红如.小学数学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07(19).

[6]柏恒.美术课堂的情感渗透[J].时代教育,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