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84 浏览:11931

一直以来许多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同志认为: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只顾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忽视了利用这些丰富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证明,加强德育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才会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数学的内容高度抽象,数学语言极其简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思想反映客观世界的内在美.数学知识不但蕴含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备课要仔细钻研教材,注重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在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体验对数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及解决之后的欢愉.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主要包括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追求数学知识.同时,利用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追求数学美的同时追求人性美、自然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结合有思想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以通过课本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良好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伟大的数学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拿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培养和训练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明白为世界进步作贡献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追求.与此同时,数学也是一门有理性的艺术.这门课程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求真、诚信,从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证明,它就不属于真理,而不管这个问题提出者的地位和威望如何.如果问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了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三、渗透德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现实性.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某行业的工作有价值.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添加不同的辅助线,寻求多种证明途径,这样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学生根据猜想进行推导、证明,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也可以利用习题,巩固结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两个问题

1.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问题,要有新方法,要充分认识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身的专业外,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脉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重在课内,兼顾课后.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德育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兼顾课后,课堂上时时渗透,课后及时拓展,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驱动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更为生动的德育大课堂.如组织数学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数学教育的任务是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只有把构建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渗透于数学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