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潜智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05 浏览:12799

【摘 要】潜智生在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一直重视对潜智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做好潜智生的教育工作.文章主要从克服偏见,热爱潜智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潜智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目的地发扬潜智生特长和“闪光点”,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关 键 词】偏见闪光点潜智生

潜智生在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所带的班级也不例外.所谓潜智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他们在校或学业不佳,或品德不良,或各个方面都差.一般潜智生为数不多,但他们自控能力差,感情易冲动,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结伙拉帮、好善群斗之事,常做出一些意外之举,给社会、学校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认真做好潜智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文明班集体,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身为班主任我尤其感到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所以,我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一直重视对潜智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做好潜智生的教育工作.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分析,做到克服偏见,对症下药,晓之以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克服偏见,热爱潜智生

潜智生绝不是定型的“砖”,他们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也有许多不被人们注意的闪光点.所以老师首先应该克服偏见,正确看待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火花,教育他们努力向上.这样,潜智生是可以逐渐转化的.例如,我班有个男生,他起初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学习成绩在班里常常倒数,最常见的是上课睡觉,老师提问时一叫到他的名字同学们就会哄堂大笑,平常也常把他当作笑料.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的学习成绩差、睡觉的原因主要是晚上玩手机游戏或者看电子书,但是也有一些优点和特长,如性格活泼,兴趣广泛,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富有天赋,于是我便委任他做班里的文娱委员.由于多数班级的文娱委员都是女生,起初他很不情愿,主要是有点害羞,于是一个周二的下午我带动全班学生陪他一起唱,而且学生的声音很大,这一唱他就当了我班一年半的文娱委员,并且在班级量化中我班的文娱分一项从来没有往下拉班级的分数,而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潜智生的教育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后进”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潜智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潜智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改正.如我班另一个男生一上课就走神,打瞌睡,否则就是玩手机(因为他胖,手特别厚,一般老师很难发现),从来不交作业.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后来从同学、家长中了解到,他在家在宿舍表现都较好,还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自己也多次观察证实之后,不急于批评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具有逆反心理并且胆小.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两次,三次等通过几番交往之后,他终于开口了,原来他有点结巴,右手还有点残疾(他用左手写字),所以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不愿意学习,但我也发现他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记忆力很强,并且不怕脏不怕累,打扫宿舍和教室卫生的时候很卖力,于是我在班里有意识的表扬他,结果他逐渐变好了.我肯定他的长处,指出他的不足,并创造条件让他多发言.这样,使他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为了帮助他学好功课,我跟任课老师提出了要求,对他课后多辅导,作业当面批改,并坚持每天检查他学习的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当他取得一点微小进步时,就在班上表扬他,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过教育帮助,他思想上、学习上都有明显的进步,放检测家长来接他时还专门跟我进行了沟通,肯定了他的进步.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些学生之所以后进,是因为认识片面,思想觉悟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这类潜智生,我坚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我班有两个男生,他们两个人玩得很好,经常一起迟到、旷课,而且他们俩自认为年龄比别的同学大,就应该自由些,我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同时,我也发现他俩人缘好,在同学们心中也有一定的威信,于是我就让他们一个做宿舍长一个做班级的纪律委员,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他们的迟到次数明显的减少了,班级的纪律也明显好转.我体会到,对潜智生既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总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重潜智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目的地发扬潜智生特长和“闪光点”,想方设法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朝着好的方向转化,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陈年忠.对数学“潜质生”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08(4):185-186.

[2]唐跃,谭锴.潜质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08):70-71.

[3]王菊兰.问题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11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