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13 浏览:157245

摘 要:当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致使大学生心理状态不佳.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事情.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47

当下的大学生需要承受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大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当下,我国许多大学生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心理不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就如何在心理学角度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详细地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对学生消极心理过于关注

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采用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没有切实贯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注重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和实际问题.教师的教育工作重点只是针对学生在心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所以只有一些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才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导致对其他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忽略了对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在消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发掘,也没有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1.2没有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大高校中属于副科,学生和老师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学生因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不容易得到良好的调整,学生将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在各大高校中不太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影响大学生成为我国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这不仅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

1.3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关系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在以心理问题为教学重点的影响下,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对立的关系.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误认为自己或者其他同学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对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的心理,害怕过多的接触会使其他人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2.1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角度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的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手段,确定大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心理品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最佳的心理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让大学生从心理困境中获得解脱,健康地生活.

2.2注重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没有疾病,具有积极的理想和追求,有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人际关系,在人格上能够独立自主,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心理学观点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具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在成长过程中,也具有能够独立、积极向上的成长能力.所以,从心理学角度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真正意义上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2.3增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大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大学生积极心理形成的心理体验,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发展状况,让大学生在这一心理体验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这一心理体验过程应包括对大学生注意力、自信心、意志力和积极心态的培养,以及调节控制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等方面.

2.4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关系进行有效的融合

受消极心理学影响的教育模式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即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一种对立的关系.而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地改善.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同为发展的个体.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自身积极心理的培养,还应该以积极态度对待大学生以及大学生的成长,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和信任的关系,对学生多加关注和尊重,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充满自信,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结束语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地面对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在未来,我国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