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44 浏览:22943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机械基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多元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即令其掌握“一技之长”,在我国尤以中职教育比较发达.所谓中职教育是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等.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各种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但当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以下本人就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中职教育《机械基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机械基础》课程具有涵盖面广、知识量大、章节联系松散、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多等特点.一般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就算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难以创造活跃的气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对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对应用特点产生混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现象.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是《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迫切任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在教学革教学模式,学以致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所以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怎么写作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怎么写作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1、全面更新传统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将学生从教室带到了实验室(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室),把机械基础中涉及到的和生产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融合到每一个实践课题中去.

2.革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在备课中合理配置课堂各要素.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关键.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以能力形成为设计思路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3、优化《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恰当的课堂提问会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悬疑,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吸引学生去探索这一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之富有启发性,切合学生接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问题的设置必须紧扣课文,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并有助于培养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解螺纹种类及应用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①台虎钳中螺纹是什么形状?②自行车轴上螺纹是什么形状?③车床上丝杠螺纹是什么形状?④三种螺纹截面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再想一想,生产生活中,哪些场合用到螺纹?虽然螺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常接触到,但需要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后才能正确回答出.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自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自行车轴上螺纹采用三角形螺纹,因而联接强度高,自锁性能好;而台虎钳和车床中传动螺纹采用梯形螺纹,因而其强度高,螺纹对中性好,传动效率高.通过合理设疑,然后举例验证,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动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兴趣是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质疑对学生的学习是重要的,心中有了疑问,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只有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才能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2)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实例来授课,比如从缝纫机踏板机构、汽车雨刮器、车门的启闭机构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及其演化形式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从自行车飞轮、家用晾衣架引出棘轮机构;从电影机卷片机构、六角车床的刀架转位机构引出槽轮机构.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参观等增加感性认识.

不能照本宣科,要利用现有的教具、模型等实物,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验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一定提高.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理进入学习中.如讲螺纹连接时,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螺纹连接件,如螺栓、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等.把抽象的知识点演变成生动的、易理解的具体形象,教学活动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主要研究机器的运动、受力、动态性能,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抽象的运动原理问题,陈述过多,课堂上花费较长时间又不容易完成的内容,就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以解决一些口头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是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或整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需要推理、演算则还需要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方式,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互相结合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指将文字、图像、动画、影视、声音等媒体结合起来,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通常使用的多媒体投影机和大屏幕可以讲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给学生明显的视觉效果;配合视频展示台可以展示各类实物大小、颜色、形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演示光盘、网上教学,实现人机交互;电视、录像机、影碟机可以用来放映不同影像,使学生如同身历其境;加之配合录音机、功放、音响等设备可收到良好的听觉效果.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使得教学直观易懂,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大量板书时间,加快了课堂教学进度,增加了教学内容,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4.调整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1)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

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所学知识,对有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将知识重新组合.例如,理论推导和繁琐计算可以不做要求,只要记住结论,会用即可.对新出现的国家标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要及时补充到课程中来,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2)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的实质是全体参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适当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去动手、去思考、去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例如联轴器的功用和类型,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老师可以把有关问题写在黑板上,规定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查找问题的出处,也可查阅相关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由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再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大有裨益.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自学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提供这种机会给学生.

5、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1)教师要经常自主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尽可能地多去学习和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机械专业的教师,应当不仅具有机械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加工方法、机床设备的有关知识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成竹在胸,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起来,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

(2)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知识培训.

研究发现,中职学校里能够很好驾驭多媒体技术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实现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性能和信息素养.学校应采用针对性、实用性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总之,在中职教育《机械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根据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有效”原则,全面、有效的进行更新传统课堂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调整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中职学生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陈旧模式,把中职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李世维.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谢丽丽.机械原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N].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5).

[5]孙晓林.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机械基础》教学探索[N].辽宁师专学报,2004.(3).

[6]卢双盈,李向东.教育学[M].兵器工业出版社,1998.

[7]冯建玲.加强多媒体教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31―33.

[8]章建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