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当前困境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13 浏览:34302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转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给职业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应把握机遇,对职业教育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办学形式,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中等职业教育一定会走出当前困境,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 键 词:中职;职业教育;困境

我国改革开发走过三十年,经济面临转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必然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者不再是只会手工劳动的普通工人,而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是中等职业学校当前面临的一大困境.其次,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普高热”还没有完全降下来,广大家长和学生还大多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职高生源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进一步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难度.要想走出当前困境,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打造职教强校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部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也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出了发展途径.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飞跃提供了契机,各地应将这一政策优势最大化,充分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果断措施,实施资源整合,将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给最优秀的学校,让部分学校做大做强.对于那些教学质量出现滑坡、生源严重不足、资源浪费的职业学校实施兼并重组,各地应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打造出一批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二、发挥区位优势,建设龙头专业

随着经济模的转型,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变过去的专业建设模式,不能再依赖传统的建筑、机电、计算机等专业,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这类毕业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特点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当前,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怎么写作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一批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龙头专业.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有赖于学校和企业内部的动力支撑.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目前,一些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应该增强怎么写作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怎么写作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公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转变观念,将校企合作变成自觉行为,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

四、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产学师资保障体系

1.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取得教师技术职务资格的同时,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专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产学结合的根本保证.坚持就业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做人才保证.为适应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要求,职业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以培训本校教师为主、引进人才和聘请教师为辅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于“双师型”教师,在晋职、评优、竞聘上岗、高学历进修、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等方面给予优先权,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2.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建设途径.一是在支持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和各种培训的同时,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实现专业技能提高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二是对专业教师实行双证制,要求所有专业教师都要参加相应的岗位资格培训和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等级考核;三是积极引进一批既具有精湛技术,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教师,充实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办学渠道

1.增强针对性,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机构应广泛宣传失业人员培训政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设市场急需的电工、焊工、电脑等专业,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为社会提供合格劳动力.

2.统筹城乡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实训式为基础,广泛开展订单式培训,将培训重心下移,做到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培训内容贴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多种职业培训,为全市各用人单位提供合格劳动力,也为其他地区输送技术工人.还可以与企业联合招工、联合培训,实行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这不仅拓宽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渠道,也为转移农村广大劳动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3.提升技能,指导开展企业职工培训.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带动企业职工培训;通过“技能提升计划”,提升企业工人技能素质;利用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优势,进行校企合作,对企业职工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