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543 浏览:143299

摘 要: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现阶段各个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列举了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导致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且尝试提出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为提高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15-02

文科研究生主要是指从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研究的研究生.文科研究生与理科研究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理科研究生主要通过具体科学实验得出新的实验成果,而文科研究生主要从事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总结与分析,得出新的结论.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导师的引导下,了解本研究领域学术发展趋势,把握社会现实存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知识、信息的重组与创造,不断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2005计划”),并指出,“实施‘2005计划’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1]在这个背景下,各高校进一步加强了对研究生包括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

1.1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批判精神

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中,首先应具备的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在学习知识以及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才能够批判地去看待问题,并且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文科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依然沿袭着以前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薄弱,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够对某个问题进行展开,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目前在文科研究生中所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影响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前沿意识薄弱,对于所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不足

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是文科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目前许多文科研究生了解本学科前沿信息的主要途径仅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去响应信息,自己对前沿信息的搜集不够主动,直接导致的情况就是,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信息把握不准确、不全面,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前瞻性,这些也是目前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表现.

1.3洞悉社会现实存在的热点问题的敏锐力不够

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探寻解决问题方法,这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说不仅是资料、信息的积累,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与社会接轨.但是,现实情况是,文科研究生对社会现实存在的热点问题了解较少,缺乏信息的积累,导致了一部分文科研究生在创新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的切入点.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的确积极关注热点问题,但却不能做到准确地分析热点问题,使知识、信息在原始积累部分就出现偏差,影响了文科研究生创新方向的正确性以及准确性,进而针对现实存在的热点问题所创新出来的科研成果并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1.4整合信息及创新知识的能力不够

在文科研究生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信息的积累,然而,在对信息积累的过程中,许多文科研究生并不能够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知识的创新还仅仅停留在将不同的观点单纯地进行拼凑、组合的层面,造成的结果就是,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具有新颖性、准确性,对问题的把握不到位,更确切地说,通过这种方法所创造出来的成果并不能够算作创新成果,甚至有抄袭的嫌疑,创新知识的能力严重不足.

当前,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导致这些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的整体教育水平、社会的价值导向、个人的学习习惯等,下面我们主要从高校的层面去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2高校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2.1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忽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根据数据统计,扩招开始以来,每年研究生报考数量和招生数量都在在不断上升,2013年的报考人数约为180万,录取人数在50万左右,又创新高.在这背后,单纯的应试考试并不能真正做到、做好人才的选拔,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学生仅仅是为了暂时避开社会的就业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一旦出现好的工作机会他们便会选择放弃学业,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最首要的就是研究生自身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要有创新意识.就目前的高校招考人才选拔方式来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对学校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课程设置方式比较陈旧,学生难以从中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目前,我国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为三大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是沿用建国以来的经验,没有太多的弹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占据了研究生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缺乏在课堂或在课外学习前沿理论知识的机会.”[2]由于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做到在学生平时的课程学习中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前沿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就不能够对前沿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缺乏了对不同观点的认知,对事情不能够做到全面的分析与评判,这在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2.3导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导师存在“放羊”现象,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导师有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能够较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导师应该带着自己的学生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在优秀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分析、创造能力.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往往一个导师要带好几个学生,确实没有精力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另一方面,在导师队伍中存在“放羊”的情况,由于忙于自己手上的项目或者“赚外快”而马虎敷衍指导学生的情况也客观存在.由于这些情况的出现,使研究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对知识、信息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得不到提高.

2.4学校对文科方面的投入不足,文科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些必备条件

对于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来说,最首要的就是把握研究领域前沿,这其中就包括专业资料的搜集,可是有些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互联网资料库也不够完善,学校机房电脑不够多,硬件条件跟不上,这些因素也影响着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中,文科学科建设的投入就更少,存在的问题也更多,除了供文科研究生学习的资料不足以外,在师资力量方面,不仅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学校在引进和聘用优秀教师方面投入不够,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的次数较少,导致了文科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的信息渠道较少,思维封闭,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路径的建议

3.1将创新能力作为考察研究生入学因素之一,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学生考研的目的有很多种,怎样从报考的学生中选拔出适合继续深造并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研究生录取模式是基础课加上专业课的笔试,通过笔试再进行面试的方式.事实上,笔试的重要性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笔试的几门课程中,数学、英语、政治三门基础课是学生在考前复习的重点,这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但是,从培养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来看,有独立的思考分析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面试的过程中,要对考生进行严格筛选,尽量选拔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考生,这样既能促进考生在本科阶段就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能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也能提高高校文科研究的整体水平.

3.2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学术氛围,拓宽学生思维方式

(1)针对个别导师“放羊”或者忙于“赚外快”的情况,学校应通过导师学期考核制度促使导师对自己的学生做到认真负责,在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带领自己的学生共同参加科研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讨论,逐渐地提升学生分析与批判问题的能力.

(2)导师应定期通过逐个交流或者与其他导师一起形成小组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社会热点的判析,对学术前沿的讨论,增强学术氛围,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鼓励他们以开拓的意识、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去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3]

3.3改革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目前,文科研究生培养时间一般是两年半到三年,基础课程的学习通常在一年左右,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生特别是跨专业的文科研究生,并不能够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并且在进入研究生二年级以后,一些学生也不能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有些选择出去打工,另外一部分则选择彻底放松自己.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增加讨论以及启发形式的课程.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针对某些有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具备反复思考的意识,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扩充自己的知识,为所学学科的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4加大投入,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所需保障

(1)要加大高校师资力量的投入,聘请更多的优秀教师.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说,要“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一方面邀请学术专家来校作讲座,开拓研究生的思路;另一方面设立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基金,让他们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中拓展眼界.”[4]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

(2)要加大高校在完善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不仅要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做好核心期刊的及时更新,同时也要增加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数量,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需要.

(3)“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性较强,而理论来源于实践,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5]学校应努力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使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了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查遗补缺.在实践的过程中既扩充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创新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途径.

3.5完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除了学校平时所设立的奖学金以外,针对文科研究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资金方面的奖励,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并且学校可以成立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合作社的组织,鼓励优秀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参与到里面去,由学校承担活动经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接受到更多创新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创新的动力.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的模式,重庆大学的“创新基地主要设有创新基金、高水平论文奖励、放学交流、实验室和‘科慧杯’等专项,通过经费资助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与实践活动.”[6]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创新积极性.